且将青眼看青山――读如济先生新作《岭上多白云》
(2013-03-03 06:47:28)
标签:
文化 |
分类: 乐享书香 |
且将青眼看青山――读如济先生新作《岭上多白云》
十四、五年前,曾在终南山小住, “玉兰滴翠老槐青”的南山,濛濛秋雨中的“草庐茶一杯,古寺香一柱”,“秋尽林成空,雪来天地同”的大自在,于我,已经种下一颗青莲的种子,沉睡于滚滚红尘当中,只待机缘成熟,相信早晚会生根、发芽。
十几年过去了,我依然过着平淡的世俗生活,上班尽职、敬老尽孝、相夫教子,慢慢收集并珍藏着岁月的馈赠。对于陶宏景诗作中“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愉悦,不堪持赠君。”的境界自是向往,那山中的清风明月依然只在梦中。
终南山如济先生来京,赠先生新作《岭上多白云》一书,山野清新之气与文人清雅之风,伴着和煦温暖的慈悲之性,再次拂过心头,或许是我的化城?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定守本分,一定要勤劳。只有内心富足、快乐,才能守本分,才能知足常乐。”
山居,对于习惯了都市安逸生活的人,谈何容易?如济先生只道平常,却于平常中处处是觉悟。
晴天砍柴,雨天诵经。白天劳作,夜晚打坐。“住山还要与山相适应,以山为邻,以山为友,以山为依。将自我的身心与山林融为一体,这样才称做住山。” 住山的规矩:“搬柴并不是仅仅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下一位入住者。”
“晴耕雨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国人几千年的生活方式,沉淀下无比深厚的东方文化,怎么能被这一百多年的工业文明摧毁。既然谁也不能振臂一呼,阻挡这时代洪流,那就保留一些种子吧,如济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生活为民族保留“天人合一”的种子啊。
“山居煮茶梗,滋味“醇厚”,香气深沉,很适宜坐禅饮用。”
别人弃之不用的茶梗,如济先生会“用慢火焙过,又在石臼捣烂,然后倒在纳茶纸上,接着取茶囊,将茶叶纳入囊中六七分满,取一只洁净小碗,将茶囊放入。……水近二沸,松风悦耳,热气蒸腾,提壶向小碗里冲水润茶,然后将茶囊投入铁壶,煮茶。”
“清净心就是直心,就是初心。既然这个世界已不再清净,那就回到山林里去吧,采野蒿,汲清泉,虽然滋味稍稍苦淡,却是真实的滋味。比起尘世间的浊重滋味,我甘愿饮一盏清泉!”
饮一盏清泉,却不是人人饮得,如济先生认识自己的初心,得耐山中清寒与劳苦,方享得这一盏清泉,虽是清泉,却如澧醪琼浆,令人醍醐灌顶啊。
以茶会友,莫若以茶为友。如济先生饮茶多年,已从沉浸在汤色,香气,滋味,气韵的“茶汤四相”中走出。我辈平常饮茶,都 “四相”当中妄生分别执著之心,迷误终生。
如济先生在山中饮茶,方体会饮茶之真谛。“真的会饮茶了,就应该在无分别执著处领悟,在平常滋味中体会。此时无粗茶、细茶之分,无我人茶汤之别,一如《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所云:‘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此时,已经是雨水节气,再过几天,就是惊蛰了,顺应节气的人应该会有一种蠢蠢欲动的冲动,想出去活动筋骨了。关中平原物候早,北京农历正月底才开的腊梅,在终南山北麓,腊月初就开了,想来南山如济怕又要准备进山了。
山中的四季,都有别样的景致。
可以杏花入茶,可引荷香入瓯,更别说那终南不老松的松针茶。回归山林,心静身轻,人对大自然也更加敏感,那无处不在的山林之香,便时时显现在如济先生的生活之中了。正如如济先生常言:“满天地都是眼,何必在棋盘上拼死做活?”
可以听雨瀹茗,亦可烹雪煎茶,更别说山中临风、赏月。“你我寄居在这个世界上,风霜雨雪,阴晴晦朔,乃是天地间最精妙的书画。造化无私,让这样精妙的书画尽入山窗,尽收眼底,与之相比,世人所谓书画只是摹写其形容之万一而已。”
如济先生此意颇得东坡“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然如何感受清风、明月之魂,却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清贫生活仿佛冬天的一场大雪,不但能洗去山林浮灰,也能洗净大地污垢。将贪、嗔、痴、慢这些无名烦恼彻底清除掉,智慧才会逐渐显露出来。就仿佛漫天大雪里,梅花冲寒冒雪,倾吐缕缕馨香。雪压冻土,待到来年冰雪消融,迎来的是满山青翠和芬芳。”
山中生活处处芳香,四时流转皆成诗文。如济先生以天地日月为师,以风霜雨雪为师,随时随地感受禅机。
“冰成于水,最终又融于水,冰只是水的禅定而已。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也是如此,当没有任何思虑的时候,空明澄净,就仿佛是清水。接触到外面的人事物了,心思动荡、散乱,就仿佛是浑水。遇到大的劫难或者苦痛时,心扉关闭,城池固封,坚若寒冰。但无论是清水,浊水还是坚冰,这个能思虑,能动荡,甚至能冰封的心,其实只是一个,没有增减。”
“且将青眼看青山”,《岭上多白云》就在这里,里面无非是山居生活的点点滴滴,随手记下的感悟与思绪,信手拈来的古诗和公案,唯有静默细读,方品出如济先生的真心、真香。如同终南山就在那里,亘古轮回,春花灿漫,夏树苍郁、秋雨滴翠,冬雪洁白,唯有清静的心,清静的眼,方可于此中品出山的本意,参透生活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