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花飞到天尽头

(2011-04-10 08:48:52)
标签:

文化

分类: 亲子趣事

玉渊潭公园是北京最著名的赏樱花之处,今日赏樱正当时。其实我们几乎每年都来赏樱,只是往年来得早,总见满树繁花,如夏夜的星空。而今年稍晚,却见到另外一番景象。

奇怪的是樱花与其它花不同,它不会等到枯萎才凋落,而是在开得最盛的时候即凋落。一阵风吹来,落樱如雪,每一片都是一样的颜色,一样的大小,一样的柔弱无骨,一样的凄然飘零。那种凋零的美的确令人震憾。

桃花红的娇艳,柳枝翠绿如烟,银翘张扬着黄灿灿的枝条,而樱花却以一种淡雅的色彩展现绝望之美。好象成千上万的青春女子,排着队义无返顾地跌落深渊。

我还是第一次被这样凄美的景象所打动。或许喜欢这样绝望之美的民族真的是日本独特的民族性格。中国人更多地会喜欢牡丹的富贵,桃花的娇艳、菊花的隐逸和梅花的傲骨。我们讲神与物游,古代的诗文总是在吟咏物时把自己的精神附着在上面。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却把很多性格推向极至,或许与他们的岛国文化深切相关吧。

 

中国人看落花,绝不是这样悲观的。李清照笔下的“绿肥红瘦”和杨万里笔下的“树头花落未成荫”,都是写在落花中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

龚自珍即使是在政治失意的时候写出的落花也是百折不挠的。《己亥杂诗》的第一首写的就是落花。“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位“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清代诗人借花抒写自己的内心,即使不得不凋零,也绝不让自己的生命荒废,总要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龚自珍还有一首《西郊落花诗》,更为详尽地阐示了他的心志。不妨一读。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来但赋伤春诗,

西郊车马一朝尽,定庵先生沽酒来赏之。

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人皆痴。

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

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

奇龙怪凤爱漂泊,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

玉皇宫中空若洗,三百六十界无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难穷期。

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

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观想犹神驰。

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

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常是落花时!

 

要玉渊潭公园,看樱花如雨缤纷而下,不能不想到的诗句是“花谢花飞花满天”,曹雪芹笔下的黛玉葬花应该是对落花最绝美的描述了。不久前刚读到《蒋勋说红楼梦》写到的《葬花吟》。蒋勋认为,“作者一定是真正感受过春天里的百花飘零,那一刹那之间与自己的生命经验构成了对话关系。这种对话超越了所谓的乐观、悲观,或者喜悦、悲哀,因为人在触到生命本质的时候,肯定是悲欣交集的。”

然而,蒋勋认为《葬花词》虽然写的是对生命凋零的怜爱,却更多的是讲黛玉的“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如污淖陷渠沟’,此时黛玉所有的心愿都出来了,生命的本质是干净的,干净地来,也干净地去。我相信所有被《葬花词》感动的生命,内心都有一种对‘干净’的坚持,因为人活在现实里一定有很多的妥协,有很多的牵连,甚至龉龊。可是在读《葬花词》的时候,会引发一个生命对没有任何牵连和纠缠的‘干净’的向往,这才是《葬花词》真正动人的地方。”

我心里认同蒋勋老师的说法,回想自己在青春期背诵《葬花吟》的情景,至今还记得,虽然背着“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的句子,却一点儿也没有那种悲戚之感,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却是“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随花飞到天尽头”的美超过了凋落与死亡的悲戚,而且在我心里却总觉得天尽头会有香丘,会有一片净土,一个香格里拉。即使天的尽头,真的没有“香丘”,也可以回到眼前,“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即使一个锦囊,收拢了落花,掩埋在土中,依然可以“质本洁来还洁去”啊。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为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我看落花,总是兴致很高,体味四季的变化和生命的成长。李清照笔下的“绿肥红瘦”和杨万里笔下的“树头花落未成荫”都体现着春天的勃勃生机。即使黛玉的葬花,我也愿意“随花飞到天尽头”去寻找人间境土――当然,“心远地自偏”,只要心安,何处不是生机盎然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饮茶抗辐射
后一篇:七律 暮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