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正在无声之间
(2011-04-05 16:37:26)
标签:
文化 |
分类: 亲子趣事 |
前几天,北京终于迎来今年的第一场春雨,早上雨虽然停了,地面和草丛树枝上还湿漉漉的。今年天气并不寒冷,只是因为干旱,小草一直长得不多。春风已经吹了很久了,只一场春雨,大地骤然变了颜色。
照例自行车驮着兜儿去上幼儿园,一出门就感到了空气格外清新,兜儿是一个特别敏感的孩子,不知不觉就开始背诵关于春天的诗了。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睡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苏轼《花影》)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张旭《山行留客 》)
┅┅
我和兜儿在街心公园停下来,一边欣赏着雨后的春色,一边一首又一首地背着。不知不觉间,兜儿已经背了这么多了。(应该还有早上我们背过,现在我漏掉的。)一边背,兜儿一边与当前的景色结合起来。
只是下了一场春雨,草地骤然绿了许多,所有新发的芽也都绿油油地闪着光,街心公园的梨花开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哇,真的象雪,难怪岑参把雪比喻成梨花开。”兜儿惊叹道。我则暗暗惊叹孩子的感悟能力。
一直遵循中国古代诗教的原则,不大给兜儿讲解,只是从三、四岁起教她背诵,其实平均每天也就十来分钟,最近发现,好象许多没有讲过的诗意她都明白了。有些她可能讲不出来,却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其中的意境。
前些日子新草还没长出来之前,一天在草地上,她突然要给岑参改诗,“北风卷地白草折。”“不对啊,”兜曾经自信地说,“妈妈你看,地上的枯草都是黄色的,应该叫‘北风卷地黄草折’。”
其实我觉得特别幸运的是,给兜选的第一本诵读教材,当时就是看中了幼儿版的图画,每一首诗一页,配了一幅很经典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大约八十多首,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全背完了,那时兜儿就常常喜欢一边翻着书,一边看着画儿,一边背起与图画对应的诗句。后来又接着背了许多古诗词,包括《三字经》和《弟子规》,都没怎么费劲儿,我和孩子一边玩着就背了。有时兜累了,说不想背,那就不背,把头天背的复习一下就好了。
这个过程女儿和我都很享受,现在,还不到六岁的小人儿已经开始喜欢背些长诗了,短的她会觉得不过瘾,还得一首一首地想,长的,提个头就是一串,那多好玩啊。其实兜最喜欢的就是《木兰诗》和《春江花月夜》了。虽然我从来没给她认真讲过,但我知道她基本明白其中的意思的。
想来也不是兜儿特别敏感,清明前后,万物复苏,大自然正生机勃发,每个人都应该是敏感的。只是许多孩子的感悟力被应试教育给戕害了,似乎年龄越大,越有知识,却越是丢了最宝贵的感悟。我以为孩子最重要的功课是观察与思考,只有在大自然中,孩子的创造力才能最好地发展起来。
春风化雨,正在无声之间。我常常想,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引导她与大自然交朋友,与书籍交朋友。幸运的是,兜已经爱上大自然和书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