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镜头铺展生命美感的歌者

(2016-05-02 07:40:05)
标签:

365

情感

今天下午,当我开完会回到办公室的时候,李贫老师邮寄来的两部新作:《苦路通向天堂》和《虎牙大峡谷》已如期到了我的案头。

我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裹封面,抛开一切俗务,将自己沉进图册和文字之中。

这是两部不同风格和主题的伟大作品。《苦路通向天堂》是李贫老师探寻民俗文化的纪实性散文画卷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将那些被遗忘在“残缺”角落里的生命力量真实、感人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贯穿始终的线轴是对人性的坚守和爱的表达,每个字、每个符号、每幅图片都浸染着作者深沉的牵挂和同情,那是生命与生命的呼应,隔着时间,比如生死;隔着空间,比如残垣断壁;或者说隔着无限强大的自然和命运。让我们这些习惯了以健全肢体为优越感去发声的“优胜者”们,无不冒着灵魂的虚汗,惶恐地审检着精神高点的残缺和劣性,得以观照、净化和升华。《虎牙大峡谷》则是纯风光景物的宏大表现,收录了包括荣获香港第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金奖的《千里冰封》在内的数百张精粹作品,每一幅图片的背后,我都看到了李贫老师为了艺术跋山涉水、披荆斩棘,甚至是九死一生的坚定步伐和孤独身影。这是凝固的静止的美的呈现,流泻着高贵生命的回音。

粗略翻阅之后,我用微信给李贫老师发了这样一段话:“作品已收到。我深切地感到,您把艺术审美和社会审美融汇结合,震撼了我们的灵魂,这是极富意义的大贡献,生命美学的吸张力因此定格和不朽!”

与李贫老师的有幸结识是在2011年的夏天,川西北高原明珠小城马尔康。几天的近距离接触,我强烈地感受到他浑身上下洋溢着对摄影艺术近乎童真的热忱,纯粹得通体透明、一尘不染,辐射着火一般的光芒。他有着绝大多数摄影家共有的痴与迷,对美的捕捉和追求超越了生命的存在感,那是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有如“飞蛾扑火”的果敢和决绝。但他同时还有着其他很多摄影家天生缺少的对人性的观照。我们看很多美仑美奂的摄影作品,眼球会被“随类赋彩”的技法迷眩,甚至还会被“气韵生动”的表现触发,但却很少在闭眼之后长久回味沉思,原因在于视觉的美感没能传情为灵魂的美感。李贫老师的作品则完美地填补了这一缺憾。看他的作品,你会看到生命力量的对映。虽只是视角的变化和位置的转移,但画像的生命却跃然镜上。《日月星辰》,呈现的是天、地、人和谐生长的唯美,《千里冰封》,铺展的是冰山与牦牛律动的生命,《撕裂的天堂》、《新北川》、《苦路通向天堂》,将人与自然、人性的卑微与崇高激发成美的感叹,那不是看静止的标本,而是看活着的生命。在当前崇尚速率和实用的现实社会里,李贫老师是不多见的为艺术和精神而生的歌者,荣誉于他不是借以标高物质身价的“凭证”,而仅仅只是“混口饭吃”的“轻嘲”。这才是他之所以为他,之所以生死跋行而一往无前的可敬和可贵。

冯骥才老先生曾饱含深情地叮嘱李贫老师,“像你这样的民俗文化保护者已经不多了,你要保重身体,注意安全”。冯老知道,对一个以发掘、唤醒、回复人性为唯美追求的歌者而言,李贫老师的每一天,都是在用生命亲吻自然,丈量人生的高度,安全自是至关重要的牵挂了。

我又忽然想到了李白醉酒乘船坠江身亡的千古憾事。于生命的价值而言,这种因酒的诀别或许让人无限嘘嘘,但于永恒的诗情而言,这种“轻率”却是至情至性的快意和皈依。李贫老师用镜头铺展生命美感的无觉、无畏、无醒,又何尝不是李白式的“痴狂”?

我要赶紧停笔,给正赶赴外地拍摄《秦汉古道》的李贫老师打个电话,祝他健康平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车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