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缠绵

标签:
情感文字自己思维进化 |
分类: 红茶随笔 |
不说自己爱看书阅读,不说自己是文人,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喜爱文字的人。只敢说自己“喜爱文字”,是因为我了解自己,只是和文字有些浅浅的割舍不断的缘。我不是那种很喜欢阅读的人,喜欢的恰似文字的本身和奇妙的组合。闲来无事时阅读到各种心情和修养的人使用拿捏过的文字,被衔接成为了每一种最符合自己性情的印记,都会是一种赏心悦目。从中我能感受到各种美妙精致的思路,温润如玉的情怀,在那些妙丛奇出的文字仙草中能感受到某种获得或心灵的滋养,那是一丝游离在体内被某种氛围侵染后,想与之共鸣的呼之欲出之炁,正因为这样,偶尔也会产生写作的欲望。
我写作的习惯是间歇式的,念头升起之时,想写的时候,总有一吐为快之感,直到用文字完成自己的欲意表达为止,若不能一气呵成,我就会静静的耐心地把那些和主题思想有关的文字碎片用很多天去断续成篇。一念升起,我总是会急于去了断,不让那些悬而未决,了而不断的心思长时的纠结于心底,这成为了我写作潜意识之中的深层动机。写作对于写手内部世界而言,更多的首先是愉悦自己、吐纳自己、修炼自己、疏通自己、反躬自己、回味自己、表达自己、映射自己的正面爱好和修养,其次,才谈得上文友之间的缘分、交流和分享。玩论坛的人,多半讲究一个“玩”字,下面隐含着一个“乐”字,外面存在着一个“闲”字。
个人的心里层面的东西却缠绕了太多的纷杂因素,如通过论坛找快乐、练思考、交朋友、希望赞美和肯定、倾诉情感、显示实力和逗乐、打发时间、擅长文字表达及摆弄文字的习惯等、、、诸多难以说清的情绪,而这些诸多的因素成为了大家互动和互识的诸缘。而我仅仅喜欢愉悦自己和寻找更加奇趣的思考。对于思考者而言,如果问题的本身没有意义,那么再多的答案也成为了多余。这也是我在论坛,熟人不少,却很少回帖的原因。只有“想”回帖的时候才回帖,这个“想”回帖中的“想”却是包涵了太多的涵义,主体路线不外乎在文字的虹彩前相互的愉悦,心灵的共振及思路的吻合。
文字是语言和思维进化的深入,它的功能和作用多到了罄竹难书。从记录历史和事件到畅想未来;从外部世界的刻画到内部情感的表达;从公文的理性应用到散文的尽情;从政治的宣扬到文字狱的设置的思维牢笼;从消磨时光的情趣到沉淀心灵的修养;从基本应用到文以载道的距离;其中间隔层层叠叠,网络交错,在此就不能细举了。而生命太深奥了,很多看不见的价值与意义根本不是文字所能企及的,因此,文字所能触及的表象仅仅是视觉和思维的折射,只有懂得沉默和静虑的人,才能不被文字的雾霭所蒙蔽。这就是为什么不囿于一见的人对某一件事情难以有自信而肯定无疑的评价。因为那样的自信后面不是渊博的有知,而是无知和自负。
古人造字,往往参考了宇宙运行之真理,暗合四季变换之契机,是古人在世界观、知识体系上的总结,也是人生哲学与处事态度上的显现表达,凝聚在笔画上,形成了中国独有的汉字文化。历史上相传文字由仓颉所创,需要说明的是,汉字更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历经无数人的创造与整理,才形成完整的汉文字体系。看看现在的学习风气,多少人走在了“无洋不是学,有外才称尊。”的路上妄自菲薄呢?清人赵翼伦诗,有“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力七分天”之说。人最容易心为形役,文章的质量岂能一蹴而就,而得其圜中之妙哉?
好的文字如恰似温柔里自我的对应,情感的注入会让同样的文字呈现出不同光芒。一个好的写手,通过控制自己来控制文字;而一个技艺高超的文艺人,是通过屈服于文字来达到与文字融会贯通,交相辉映的程度的,那是用卑微之心熬出的一篇自然天成的质朴之汤。真正的沟通和交流是一份自然而然的心有灵犀,要是什么都要全盘托出才能明白,就索然无味了。理论和文艺之间的差距,就是那一点含有“东方神韵”里的欲吐还休味道了。有人说文学的最高境界是音乐。音乐的优雅是致和而出的;魅力在于至简纯粹、天然素情;效果在于方便倾听,传递情感。
有些轻轻的音乐,也许可以形容成从深深的物欲泽澡中脱引而出的一支心曲。当然还有那基情四射的,如摇滚乐中多夹杂着青春的臊动和叛逆,并携带着不能被损抑的本有激素,虽比起那些用心灵领悟到的天地自然的乐曲,那还够纯正,所形成的气场也是人体内激素的共鸣。音乐的最高境界是大音声希,这就意味着平常生活中的风雨之声、吵闹之声、鸟语虫鸣之声都是唤醒人们回到当下的至凡之音,若能用清净之耳观音,凡音也就成了梵音。而谁又能听得懂呢?就算有人能懂,最终还是需要有人用文字把这样更加无名而深层的存在去表达出来,或者简单至极,或者曲折玄奥,那都是关于个人的理解、文字功底及性情的适宜而定。
文字是名。在道场中“无和有”的无极里“有”的部分,这个有是名的世界,是思维的世界,头脑进化和反映的世界。从无头无脑的单细胞到人的思维的进化,从无名到有名,从有名到名正言顺再到美名,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到变得不美、、、都具有着文字的正面功用和难以规避负面动能。太多的人用文字来完成自己对于生命方方面面的解析,而我则喜欢沿着文字本身带有的信息去尊重它的存在,正如尊重中华文化的文人始祖。有的人觉得我傲慢不合群,那是不了解我。要说傲慢,对我这个觉得自己本来就一无所有的人而言有什么值得好傲慢的呢?尊重文字,不去烂用它,才能表达我自己对文字的喜爱和尊重吧!
在滚滚的尘埃之中,人类可以比拟成宇宙变幻之中,瞬息跃出的一抹红霞,或者也可以比作成是晴空未定时一股还没有消散的雾霭。而我只是人类基因万花筒中一株难以提炼与辨别出来的浊色。不论他人喜不喜欢,我的文字成为的总会是我自己所能拼凑的一种独立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