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喝茶

标签:
佛学酒肉诗人慧根扁舟 |
分类: 红茶杂谈 |
我喝茶。喝茶对我来说,既是种需要,比如口渴的时候喝;也是种习惯,比如捧上一本书,手边放杯茶,时不时地喝上一两口。我喝茶不讲究。只要环境卫生,茶叶说得过去,杯子干净,在什么地方喝,喝什么样的茶,用什么样的茶具,我都无所谓。有时碰上那些讲究甚至穷讲究的人,我会装作欣赏的样子一边喝,一边心里发笑,这是喝茶吗?有人说喝茶能喝出禅味。宋人黄庭坚有一首诗: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诗人看一幅画,看得入迷,陶然其中,忘机忘世,不觉而“欲唤扁舟归去”,经故人提醒,方知是画。钱钟书先生曾评价这首诗:“此禅髓也。可见不必参禅,而已能证禅境”。因画而入禅,缘于诗人对眼前镜像的感悟。感悟可以水到渠成,可以自然而然,瞬间灵光一闪,悟上心来,进入禅境。以为端着一杯茶或苦思或冥想,就能如这位诗人观画入境一样,我自己曾多次试过,可从未获悟。当然,这主要归因于我不具慧根。那些颇具慧根的人应该不会是这样的。
还有位诗人曾说过:“昨夜客来茶当酒”。我对此颇赞同。朋友不期而至,突然造访,一时不及准备,于是沏上一杯清茶,促膝而谈,虽不是酒肉,但手中的茶自能溢出酒肉的香味,这不是别的,是因为朋友之间那份友情,已经超越了物质的范畴,而朋友此举亦是出于自然。假如朋友大老远而来,饥肠辘辘,你明明可以酒肉相待,却偏偏仅款以茶,我想即使那样的茶再好,被款待者也是喝不出茶味的。
世间的事情,我以为一切顺其自然就好。以为怎么着就能怎么着,就像一位参禅者,以为多读佛经就能觉悟,便拼命读经,结果总不能觉悟,心里郁闷。一位扫地僧见状,用枝条在地上划了一横问读经者何意,读经者不解,扫地僧曰:地上是土,土上覆一横,明明是个王字,如何不解?似你这般为了求悟而苦读,难道不知,悟靠的是心?一杯茶,口干的时候一口气连着喝上几杯,闲暇之余不时品上一二口,和朋友相聚的时候把杯而谈,忘乎所以。我因为不懂茶道,喝茶,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