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基尼相亲应该叫拉皮条

标签:
情感健康时尚娱乐 |
分类: 红茶杂谈 |
大千中国,无奇不有。日前,北京出现了一场所谓比基尼相亲会。北京青年报的报道是这么说的:8月2日,在水立方嬉水乐园,200多名单身男女前来参加相亲活动。与传统相亲不同,此次相亲活动,要求前来的单身人士“清凉”出场,男士清一色短裤,女士则穿比基尼。这说的是,与“传统相亲”不同,也就是说,这场比基尼相亲,打破了“传统”。
说实话,对比基尼相亲笔者不担忧,笔者担忧的是这个“打破传统”——自上个世纪初叶以降,国人的打破“传统”一波接一波、一个时代连着一个时代,不可谓不新潮、不现代。比如,上个世纪20、30年代,南方的女性提倡婚姻自由就曾浩浩荡荡地“裸体游行”,还旗帜鲜明地喊出了“打倒封建男人,拥护野老公”的口号。这不是杜撰,在茅盾的小说中有记载。再如,上个世纪90年代,“天亮以后就分手”成为被同情、被正面塑造的行为、口号,曾被多少人羡慕、拥趸、默默地心向往之。
这种情况,在世界文明历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吧?笔者不是卫道士,也不是看不惯比基尼。相反,身穿比基尼的妙玲女性赏心悦目,还能让人想入非非,实在受用,经常看到才好。可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就不能不考虑社会道德,就不能不考虑社会影响。当下,都市剩男剩女多入牛毛,这个阶层人士的心理问题已然影响到了整个社会心理。恕我直言,谓之剩男剩女,本身即逼仄、压抑,畸形的社会引导、暗示其与凑合勉强、破罐破摔也就一步之遥。比基尼相亲是不是看穿了这一层潜在的心理带来的巨大商机。?
越过几层程序,怂恿相亲的人们“直奔主题”?那这就不叫相亲了,应该叫拉皮条、相“色”了?这个比基尼相亲,令人想到了刚刚发生在美国的一档子相亲的事情。7月19日,美国有线电视VH1的裸体相亲节目《赤身之约》发完整预告,曝光了6位嘉宾的真容——男嘉宾乔、杰克、贾斯汀和女嘉宾薇薇、茉莉、克丽茜。他们在节目中多数时间保持一丝不挂的状态,引起网民热议。美国裸体相亲上屏幕,自有其文化背景与公众对于性事的道德承受力与心理承受力。更何况,在美国,这种被认为是“作死”的相亲方式,也并不为绝大多数人看好。
公众同样担忧对孩子的影响、对女性心理的影响以及是否会诱发更多男性犯罪。
显然,比基尼相亲的组织者是受到美国的这个“裸体相亲”的影响,抢占先机,迅速行动,捷足先登了。或者说,这个比基尼相亲,就是“裸体相亲”的中国版,就是“裸体相亲”的前奏。当下的中国,你不得不佩服国人的商机思维,满脑子没有别的,就是怎么挣钱,怎么骗人挣钱,怎么尽快挣钱,怎么尽快挣大钱。中国绝对大的文化落差、文化分化——有的地方甚至至今还未摆脱蒙昧状态,加之前文明民主时代的社会心理、性心理,比基尼——“裸体相亲”会带来什么影响,可想而知了。
不过,依中国当下如此混乱的性事现状与社会现状——堕落官员几百个情人、共用情人以及以收集女性阴毛为嗜好,就不详述了。如此,加上一盘比基尼——“裸体相亲”的小菜,坏也坏不到哪儿去了。各地的性混乱、“小姐”之多,若能做出个详尽、真实的统计,用“性解放”怕是不能概括了,估计也要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了。对其的“管理”,实际上已然成为一种保护抽头、渔利寻租的行业化行为。谁最害怕性混乱、“小姐”绝迹?当然是那些道貌岸然的管理者,没了这个行为、行当,他们吃什么?。
这样,就不难理解每次集中行动中,他们以残忍、夸张的方式曝光“小姐”用以剥离、择清自己的虚伪性。可以说,比基尼——“裸体相亲”是中国当下性混乱的最浮泛、最表层的层面;下面则是普遍性、经营性的性产业、性行业;再下面,才是官员阶层的性世界。一层比一层隐秘,由底层到浮面,层层递进,渐次产生影响。如此说来,比基尼——“裸体相亲”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了。只要还有那一层羞答答的薄布,这个社会的文明道德就不会全裸,人们也不至于忘乎所以地当众裸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