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腐”为何不离“色”?

(2013-09-25 00:29:23)
标签:

二奶

生活作风

之路

腐败案件

要害

情感

分类: 红茶杂谈

“腐”为何不离“色”?
“腐”为何不离“色”?
“腐”为何不离“色”?
“腐”为何不离“色”?
                              “腐”为何不离“色”?

 

 


昆明铁路局原局长闻清良伙同情妇涉嫌巨额受贿近日被诉,为贪官包养情妇增添了新的案例。从近年来查处的闻清良、张曙光、刘志军、刘铁男等腐败大案看,“凡贪多色”的定律一再得到验证,官德败坏令人叹息,此类奢靡之风令人不齿。(922日 新华网)

 

“色”,属于“道德失范”,是作风问题;而“腐”,是贪污、受贿、渎职等犯罪行为,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堕落腐化。二者本不是同一个“系统”里的“成员”,但近年来却越来越“亲密”,“凡贪多色”、“色腐”成风不断被“挖掘”,不断被广大民众所熟知,产生了“色”、“腐”总是“一窝”的怪相!一面,“色”为何不离“腐”?因为“色”首先“撼动”的是道德和作风,一个在道德上都坚守不住,作风上败坏的官员,你能指望他的政治立场有多坚定?能指望他能抵制住一次又一次的“糖衣炮弹”?这本就不太可能。道德滑坡,纵欲享乐,违背对婚姻和家庭的忠诚,这些往往就是迈向“腐败”的“前奏”。故而可以这样说,凡是生活作风上出了问题的官员,大多会导致其走上腐败之路。

    

另一方面,腐为何不离色?“腐败”一旦滋生,必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官员会越来越变质,人就会愈发“堕落”。豪宅、豪车、名表、奢侈品等就会逐渐“侵入”贪官的生活,享乐主义一发而不可收拾,色紧跟其后也就不足为奇。在众多腐败案件中,贪官包养情妇、小三或出轨、外遇等现象十分普遍,还有的接受性贿赂,或被设局色诱、落入圈套。这些“色”多由“腐”而生!所以,“色”、“腐”成“一窝”的现象如此普遍,这是权力“出笼”的必然表现;那么,打击“色”、“腐”成为当下反腐工作的重点,更是反腐体系的重要一环,值得中央高度重视并设法去“破除”!在我看来,打击色、腐需要“对症下药”,方可收到“奇效”。按照“凡贪多色”这样比较通用的“定律”,要反腐可以从“色”上下功夫,攻其所“短”。

    

一是从管理上“突破”。既然“色”、“腐”多为“一窝”,那么就可以从拿“色”开刀,以生活作风来规范官员行为。平常加强对官员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如果出现“苗头”就要及时“纠正”,而如果“中毒已深”就要“排毒”、“改造”。同时,在提拔任用官员的时候,着重调查官员的思想道德,“以德为先”进行考评,选出真正的作风正派的好官。二是从监督上“突破”。一些贪官往往把自己藏得很深,不轻易暴露,针对这样的官员,光靠普通的监督手段往往十分“乏力”。但若是把监督力放一些在“色”上面,从作风上“深挖”干部身上的问题,往往更容易击中“要害”。君不见一些贪官就是倒在“二奶”、“小三”上面,贪官不一定都“贪色”,但“贪色”的官员往往都有问题,而且容易被监督、被曝光。

    

三是从处罚上“突破”。虽然,《公务员法》规定应“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党的纪律处分条例也规定,“重婚或者包养情妇(夫)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但事实上,包养情妇往往成为“拔出萝卜带出泥”的问题,很少单独被查处,这是一个很大的“漏洞”;反过来说,这又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通过严格处理包养情妇、出轨、外遇等行为作风,更易“剔除”一些官员中的“败类”,一打一个准!“色”、“腐”总是“一窝”,这既是一些官员身上的“乱象”,也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期待政府部门能抓住这个“点”,以“壮士割腕”的勇气的动“真功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