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级每桌5000元“标准”又岂止贫困县奢糜

标签:
不可能金如土现象成了定点 |
分类: 红茶杂谈 |
西北地区的一位贫困县接待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说:“没办法,再穷也得招待。除了用吃饭来增进感情,也没有别的办法。”他说,当地接待有标准,县处级干部用什么酒,县处级以下干部上什么菜,都有硬杠杠的。一般县处级干部是每桌餐饮标准3000元,厅级干部是5000元。一桌子饭菜哪能吃完,但标准就是这样,得凑齐。(新华网1月31日)
此值中央大力提倡节俭,反对浪费,改进工作作风的关口,然而尽管高层领导身体力行,起到了示范作用,也让很多地方政府开始多多少少忌惮于继续过去那种穷奢极欲的铺张浪费,确实遏制了部分无度公款消费。但经过媒体的深入调查来看,事实上仍然存在诸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干脆玩猫捉老鼠、老鼠戏猫的游戏,继续或明或暗的挥霍着人民的血汗。尤其是上述新华网报导的一些贫困地区的铺张浪费更是让人难以理解。报导说在一些贫困地区,有的基层干部坦言,吃喝接待之风仍难遏制,转变作风不仅需要领导干部带头,而且有必要对过于集中的行政权力进行改革。
但往往公众很容易特别的关注那些所谓的国家级贫困县无视民生困苦在接待费上穷奢极欲、大肆铺张浪费,与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低下水平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似乎尤其令人难以容忍。这当然是事实的一部分,但我们其实也可以深入反思一下,难道真的贫困县的领导们不知道如此奢侈的公款吃喝玩乐,对他们捉襟见肘的财政以及不堪的民生困境之间的纠结吗?所以我们也看到那些贫困地区的领导也难掩他们的苦衷,虽然有为自己行为开脱的因素,但确实也存在更多官场的恶习,尤其是那些口口声声号召厉行节约的上级官员们,真正轮到他们下到基层去考察、视察或其它公干时,却很享受于下级单位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特别“关怀”,并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显赫地位,来满足自己无比的官威。
就拿这次新华网报导出来的现象来看,县处级干部是每桌餐饮标准3000元,厅级干部是5000元,都成了这引起贫困县“硬杠杠”的接待标准,吃不完也得凑齐,因为这就是所谓的“标准”,不知道这标准是谁定的还是不成文的习惯了,但至少可以看出,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带来的就是一种形成了体制性浪费的恶习。那么能完全责怪那些国家级贫困县吗?我看非也,更值得我们去指责和批判的其实正是那些高高在上的领导们,明知吃的是贫困地区的奢侈接待,却心安理得的享用,而且如果招待不周的话,很可能厅官的权力可以让贫困县损失巨大的财政好处,这当然是贫困县更不愿意看到的。对于贫困县而言,5000元一桌的标准,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抛砖引玉的做生意成本,领导吃高兴了,大笔一挥,也许50万、500万元就批下来了,或许这笔钱相对于浪费,对那些贫困县更为重要。
所以尽管中央最近三令五申要遏制浪费,但耐人寻味的是,一位贫困县宾馆工作人员说,现在中央查处吃喝浪费的风声很紧,所以酒店也会提供相应的保密服务,对服务人员作了特别交代,以保证顾客安心用餐。某省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一家“准四星”酒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关部门的接待活动有所减少,主要是中午吃饭的少了,但晚上的包厢仍需提前预约,仍执行最低消费1600元,不含酒水,没听说要降低标准。新华网还报导说,另一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一家公务消费定点酒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仍有不少部门领导的宴请,一桌菜钱上千元,仍有高档菜和野味供应,如甲鱼、大雁、野鸭、斑鸠等。酒水最低是200元以上,五粮液1000多元一瓶,52度的茅台2000多元一瓶。
浪费公款已经足够可耻,当“大雁、野鸭”这些国家保护动物都成了他们彰显权势的道具的时候,我们真的对那些阳奉阴违的上级领导们出离愤怒了,难怪如今猎杀野生动物屡禁不止,其实很大程度上正是那些挥金如土穷奢极欲的官员们在推动。所谓的贫困地区官员,无非是投其所好,极尽奢糜了。由此来看,真正要遏制公款吃喝,尤其是贫困地区的铺张浪费,更重要的是管住上面那些官员的嘴,更要从体制上改革,管住他们手中不受制约的权力。光靠口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更不可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