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青柠红茶
青柠红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075
  • 关注人气:22,4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救助站成施暴所,比寒冬更心寒

(2013-01-10 18:29:46)
标签:

无奈

情况

每次

收容所

犯人

杂谈

分类: 红茶杂谈

救助站成施暴所,比寒冬更心寒救助站成施暴所,比寒冬更心寒
                  救助站成施暴所,比寒冬更心寒

 

近日,记者假扮流浪汉体验长沙救助站生活。起初拨打10次救助电话未打通,后在警察帮助下成行。待警员离开后,救助站人员将记者双手束缚摁在地上,并用膝盖顶着记者头部,称现在想走晚了。同时,救助站里另有老年人被双手反捆躺在担架上,自称被打并向记者求救。(华声在线1月9日)

大冷的天,为什么记者要假冒流浪者去感受民政救助站?并非他们吃饱了没事干,而是源于不久前2012年12月下旬,在长沙雨花区一桥下,一名流浪者冻死;而前几天的今年1月3日,长沙开福区一桥下,另一名流浪者冻死。人们在纳闷,短短数天,两起人命,他们缘何拒绝温暖不去救助站?

记者为了调查实情,身披一件“资深”乞丐栾卫东给的破棉衣,很快,途经市民发现了记者,拨打了长沙市天心区救助管理站的电话。可惜打了十个电话仍然都是无法接通;倒是打了110后,警察很快赶到现场,并认真询问情况后,和市民一起将记者搀扶上车,直接送往位于窑岭的长沙市救助站。根据记者描述,约五分钟后,民警离开,现场气氛骤变,发现救助站工作人员已是满面寒霜。一名工作人员突然冲上前来,绕到记者背后,将记者双手死死束缚。紧接着,另外两名工作人员冲上前来,死死地摁住记者。眼见殴打可能升级,记者呼救:“救助站不能打人的,救助站不能打人的……” 一工作人员一边说:“不打你,不打你”,一边却突然将记者重重地绊倒在地板上。随后,两名工作人员将趴在地上的记者双脚死死摁住,瞬间,记者无法动弹,呼吸困难。

“我不接受救助了,我要出去,我要出去!”被摁在地上,记者眼冒金星,感觉几欲晕厥,无奈告饶。“现在想走?晚了!”用膝盖顶着记者头部的救助站工作人员出言不逊。随后,长沙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拿出一份表格,要求必须在这份表格上写上“自愿放弃救助”、签上名字、按好手印才同意记者离开救助站。

也就是是说,所谓的救助站,根本就没打掉救助被警察送来的“流浪汉”记者,甚至表现得有如法西斯一般恶毒凶狠,象对待有危害的罪犯一样,暴力虐待进入救助站的乞讨流浪人员,而记者发现现场的另一名被限制自由的老乞丐遭遇也是如此,记者看到,那老者花白的头发、破烂的衣裳、下嘴唇处一圈血迹已经凝结成痂,当记者问他是否挨过打时,他点了点头,眼角涌出泪水;一小时后,这名被虐待的老人也不知所踪。

这是救助站吗?这是政府救助乞丐流浪者的福利机构吗?从记者的遭遇看,实在是触目惊心。正值极其潮湿寒冷的寒冬,相信人们更多的感到心寒。

救助站,光听这名称,就让人联想到是一个社会福利机构,何况是政府部门设置的正规单位,想象中应当是个充满温暖的、为社会带来和谐的地方,但或许我们错了,冒充流浪汉的记者悲惨遭遇,再次证实了,广州孙志刚事件后,尽管引起了全社会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将所谓的收容站改成了更和谐、更温暖的救助站名称,甚至出台了一系列完善的法制措施,明确规定“不准拘禁或者变相拘禁受助人员;不准打骂、体罚、虐待受助人员或者唆使他人打骂、体罚、虐待受助人员”;然而遗憾的是,某些地方的救助站仍然我行我素的将自身打造成了一个个凶神恶煞的魔鬼形象,将政府救助流浪人员的阳光机构演绎成了令流浪汉们闻风丧胆的集中营。

报导说,之前记者连续一周在长沙调查了近20名流浪者发现,尽管他们都衣衫褴褛、食不果腹,但几乎无人愿去救助站,宁愿在桥洞、地下通道、工地边、火车站等地拾荒度日。有一名“资深”流浪汉,三年中,长沙的志愿者、警察,甚至路边的居民都曾劝他:去救助站吧。每次他都是笑笑婉拒。“救助站最终都把人送回家,如果我能在家生活,还出来流浪做什么?”并说,他也曾在其它城市进过救助站,但因为感觉“像犯人一样”,就再也没去过。

曾经发生在广州的孙志刚事件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仅仅因为上街未带身份证,而用一个大学生的生命,终结了沿袭多年的野蛮收容制度。然而如果象长沙的救助站这样,仅仅只是将收容所改个“救助站”的名称,其工作人员仍然如过去一样对流浪人员采取比对待罪犯还野蛮的方式进行暴力管理,这岂不是换汤不换药?岂不是对“救助”二字的亵渎?岂不是给政府的良好的救助愿望背道而驰?岂不是给政府脸上抹黑?

虽然乞讨流浪人员是社会的阴暗面,甚至也影响到彰显文明的市容,但毋庸置疑,排除那些以经济目的进行职业乞讨的人员,那些真正的流浪汉们是社会的伤痕,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即使是最发达的西方国家,最繁华的都市角落里,也不乏流浪汉的存在;政府和社会应该宽容他们存在的现实,并给他们一个尽可能有点温暖的生存空间,作为政府民政管理机构的救助站,理应成为带来社会温暖的公益形象,这本身就是彰显社会和谐的图腾。

我们看到新闻图片中长沙救助站内窗口上大幅标语“服务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可谓冠冕堂皇,只是标语前被暴力殴打后手脚捆绑的老流浪汉与窗口后冷酷的工作人员形象对比,让寒冬里的我们倍感心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