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真君子,世代伟圣人

标签:
齐君鲁国宋体恩赐《曾子》杂谈 |
分类: 红茶哲理 |
古今真君子,世代伟圣人
译品《曾子》
原文(选自《说苑•立节》):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封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译文: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地里干农活。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座城,对他说:“请先生用封地内的财富来买一些好衣服吧。”曾子没有接受齐君的恩赐。那人回去复命,齐君又差之再次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齐君给你的,你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说:“我知道,接受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接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即使是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是,对于接受恩赐的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于他吗?”最终,曾子没有接受齐君的恩赐。他的导师孔子知道了这件事之后说:“从曾参的言行看来,他完全具备了高尚的品德。”
品评:
这就是曾子,这才是真君子!
两千年前的曾子,为了保全自己的名节,安于贫穷困苦,不受人恩赐。他知道,受人之赐,就等于把自己出卖了。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没有白吃的午餐,吃人家的饭,受人家的管。具有高尚品格的曾子怎么会答应接受呢?!
在曾子来说,这事还不算什么,据《韩诗外传》记载,说曾子多次拒绝封官。五十岁时,“齐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皆不应命。”这些可都是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呀,许多人趋之若鹜,梦寐以求的东西曾子竟然视如草芥。
这就是伟人品格,这就是圣人风范!
曾子有句名言:“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当你知道了曾子的这几句话,你就理解了他为什么屡屡拒绝封官了。是啊,在上失其道,民心失散,礼崩乐坏的时候,能得到朝廷的重用是一种耻辱,面对“其情”则应“哀矜勿喜”,更不能热盼,欣然应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说到这里,我想起了白居易“不悲焚烧苦,但悲采用迟”的词句来,这和曾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是白居易咏叹涧底松的词句,在白居易看来,松树生长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被人们伐去做房屋的栋梁,哪怕是房子失火而被焚烧也在所不辞。这样做,这样牺牲,值得吗?古今学子苦心学习,十年寒窗终于成才,就只盼着皇帝重用,去做那只知磕头跪拜的应声虫,去做那腐败朝廷的所谓栋梁?有朝一日,腐败朝廷必将会被民愤的怒火焚毁,你们也会不可避免地遭受“焚烧”之苦,可耻地做了腐败朝廷的殉葬品。这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吗?世人都为你们扼腕痛惜,难道你们为了一时的荣耀,一时的富贵就不惜生命,甚至是丢人失节?
这就是许许多多的曾经的国之栋梁,为什们会一个个随着前朝的灰飞烟灭而被湮灭于历史的滚滚烟尘里。这就是为什么孔子、孟子、曾子圣人的美名流芳几千年而不衰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