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潮走婚族盛行婚外自由成离婚隐患
他们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的夫妻,却很少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他们各有各的生活轨道,各有各的生活空间,就像两个交叉的圆,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相会。这群现代都市里的“走婚”一族,正在展示一种新的婚姻观……“走婚”一词源于我国的摩梭族,两情相悦的男男女女,日落而聚,日出而散,暮来晨去,分合随意。这种传统的少数民族婚姻模式也给摩梭族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由、独立”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走婚”也成为一种新的婚姻模式。不少都市的年轻人因为惧怕被婚姻约束而选择“走婚”,即法律上是合法夫妻,但不经常生活在一起,各有相对独立的吃、住、行圈子,只是约定在一个特定时间在一起。这种尝试“走婚”模式的夫妻,也被人们称为“半糖夫妻”。他们认为,这种模式将有助于维护夫妻双方的个人空间,保持婚姻新鲜感。
在云南西北宁蒗县部美丽的泸沽湖畔,世代居住着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他们过着走婚的生活。这是迄今中国惟一保存有母系氏族社会特征的人群———摩梭人。至今还沿袭着当地古老原始社会形态的摩梭人,究竟有着怎样的渊源?摩梭人的族源以及他们和兄弟民族之间的遗传关系始终悬而未决。近日,有消息称:已被科研人员成功破解。消息一出,即刻引起了广泛关注。孩子没有父亲,女人没有丈夫,男方晚上到女方偶居,清晨又回到自己家中。摩梭人走婚的形式一直让人们充满好奇。神秘的走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肖春杰教授向记者详细描述了这一极具特色的婚姻形式。据介绍,走婚之前,男女双方通过平时的接触了解,尤其是篝火晚会的跳舞对歌,建立了一定的感情。而后男女双方约好暗号,男方才能进入到女方的花房里。不过,这种爱情关系是在“偷偷摸摸”中进行。黑夜走婚时,不需金钱厚礼,只要带上一包松籽与一顶帽子即可。
松籽是为了对付女子家的狗;帽子则是进了女子花楼后将其挂在门外,告诉后来的男人,此时名花已经有主,以免发生不愉快的事情。男方多数在夜阑人静时进入女方房中,而第二天天不亮,男方必须在女方家人未起床时离开。经过一段时间后,男女双方情意笃定,山誓海盟;尤其是有了爱情的结晶后,便可以公开出入,家人也就认可。此后,虽然还是走婚,但不必再偷偷摸摸了。走婚双方有了子女,他们的子女跟随母亲居住,血统世系按母系计算。男方无须到女方家生活,也无须对子女负任何责任,只是每逢过年过节买些衣物给孩子即可。需要说明的是,摩梭人虽然实行走婚,但不乱婚。他们有自己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不可以同时与几个人相好,而只能选取一个。一旦双方感情破裂,只有断了关系后才可以重新与另一个走婚。此外,除了姑表以外,摩梭人还严禁与三代近亲走婚,如果发现有近亲走婚将被乡亲耻笑。
都市“走婚族”,情感不“埋单”
同居,有爱在一起,无爱就分开;试婚,围城之门不好进,试过之后再决定;黄昏恋,搬来棉被一起睡,两人好过一人过……现代都市中,少男少女、大龄青年、甚至中老年人之间,都悄然出现了这样一种情感生活方式。在彼此并不了解的情况下,仅凭第一印象就确定同居关系,根据相处融洽程度随时解除同居关系,互不承担任何责任与承诺。这样一群人,有一个新的称谓——都市“走婚族”。习惯观念往往会让我们误以为这是新潮事物。然而当身边出现越来越多类似上述的“走婚”夫妻时,甚至在中老年人群还出现了所谓的“银发走婚族”时,我们不禁要想:难道这已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了吗?
难道摩梭族的“走婚”方式开始流行了吗?当然,都市“走婚族”在本质上有别于云南古老民族的“走婚”。摩梭族“走婚”源于其母系氏族社会的本质,而都市“走婚族”的初衷更多是出于不愿承担责任,害怕麻烦的心理。对于都市“走婚族”来说,要的仅仅是一份不用“埋单”的婚姻方式。对于这种现象,社会各界评说各异。有表示惊诧的,有不屑一顾的,也有欣然赞同的。但更多数人感到好奇和置疑,像这样公开举行“七日婚姻”的男男女女们,一旦“婚姻”失败,如何面对父母及亲友,恐怕思想再开放、观念再新锐的父母,也难以接受子女一次又一次、“七日”复“七日”地“结”个不停吧?而这些所谓的“走婚族”,在一次次“走婚”失败之后,是否还能保有当时游戏般地心情,不带有一丝创伤或遗憾地去面对下一任“伴侣”?更可怕的是,当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家庭”,逐渐被一个又一个“走婚”家庭所取代时,谁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谐?谁知道这个世界会不会变得像这些“说分手就分手”的“走婚家庭”变化无常、阴情无定呢?
尽管有人提出异议,但都市“走婚族”坚持认为人类有权利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便的婚姻方式,社会应该给他们这种选择的权利。就此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李银河表示,“走婚”是城市婚姻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它与现代人追求独立的个性有密切关系,而“走婚”是现实生活中探索出来的一种婚姻方式,它对传统的婚姻方式和性的规范势必会带来不小的冲击。越来越大的就业和生存压力造就了现代走婚者,这凸显了现代年轻人在婚姻中的独立性和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尽管许多年轻人对走婚有点儿不屑,他们甚至乐于接受这一婚姻现实,但这对婚姻很不利,走婚是造成婚外情乃至离婚率攀升的一大因素;而中年夫妇走婚可减少夫妻间的摩擦,适当的距离对增进夫妻感情似乎也有好处,但是,这样对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是极为不利的,父母双方任何一方都无法代替对方对孩子的影响;老年夫妻走婚尽管对孩子们的帮助不小,并增进了与子女的感情,但老年夫妻之间更需要对方的陪伴和体恤,所以,最不应该的是因为孩子的需要而让老人走婚。玩时尚,追潮流,爱走婚,走着走着就走掉了幸福,选择走婚的男女或许是无法对自己或他人负责的表现,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应该是有担当的人,而走婚现象隐患极多不适宜成为组建家庭的好形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