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
我喜欢夜。迷上黑夜就是喜欢它的静,可以放下白日的浮尘,享受自己的世界,夜便成了回忆与遐想的天堂。
不肯早睡,犹如浪费生命般不舍,于是失眠的习惯尽管损伤了身体却充盈了我的心灵。喜欢与夜对晤,虽无语却思绪万千,夜的静美的让人忧郁,我总是用哀怨的眼睛久久凝然注视着皎洁的月亮,让如水的月光泻满心底驱逐内心聚集的焦躁,不安和孤绝。肆意让彷徨的灵魂游离,与夜之静浑然一体。那悠悠的思绪飘进李白的《月下独酌》,飘进唐婉的〈钗头凤〉,咀嚼着我歌独徘徊,我舞影凌乱的那份极度凄清,凄凉和孤独。咀嚼着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的那份极端的寥落和凄楚,不觉轻叹,心里一片怅然。而夜的美是上帝给予人类的恩赐,就算哀伤它亦营造出极美的意境抚慰伤痕。于是我又似乎得到宇宙的爱抚,感到微妙,感到轻柔,感到圣洁。
生命里最深刻的回忆要算是儿时对夜的迷恋。那个年龄没有美丽的文字却能让美丽的心情感动到刻骨铭心。甚至用文字书写出来反而破坏了那种唯美,只有懂得和感受。
仲夏的夜晚让蛙声和蝉鸣衬托的一片宁静与祥和,忙了一天的农人都坐在自家的院子里乘凉,孩子们玩的倦了躺在草席上数星星。心里揣满了绮丽的梦,那种愉悦仿佛伸出小手便可把珍珠般闪烁的星星揽入怀中。或是做嫦蛾仙子,拿一把青草去喂可爱的兔儿。我想着笑着朦胧着,渐渐把目光游移到墙上柳枝摇曳的倒影,说不出的妩媚和温柔,似流水潺潺流畅在心房,又如音乐袅袅撩拨心弦,于是惬意着,美丽着,憧憬着,感动着睡去了。
冬天的夜很长,孩子们总喜欢缠着大人们讲那些民间流传的鬼故事,收紧的心越发感到夜静的渗人,忽有邻人推门而入,弹着身上的雪花一脸的喜悦,孩子们便哄的雀跃了,不为明年的丰收,而是那铺天盖地的落英缤纷和明天的雪仗。临睡的时候我是不敢遐想的,眼前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偶尔传来远方的犬吠,那静就愈加深了,还好在冬的夜,可以紧紧贴着母亲温暖的身体,蜷在母亲的怀里,任窗外怎样的狂风还是冰雪,心里却是一片温暖和祥和。
待到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月,我更喜欢在寂静的夜里读诗,燃一支蜡烛,那跳动的火焰似我懵懂的心,充满热情的蠢蠢欲动。倚窗望月,会悄然冥想,在某一个角落,或许有一个男孩同我一样吟颂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凝神。他应该是清瘦而俊朗的,有着同我一样的浪漫情怀。这样想着便听到心羞怯的咚咚声。回神伏案看飞蛾扑火,写下美丽而不太精确的句子,独自品位。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诉还休,却道天良好个秋。那晚我安静的离开,在月儿就要圆的时候,我的心却为放弃一段错误空的不知所措,一路的风尘粘在的我的睫毛和潮湿的成分凝结,彷徨却又迷惘的情愫在心底漫延,焦灼着,隐忍着,叹息着。
无论女人有多少瑰丽的想象,她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是寻找那个缺了肋骨的男人,重新嵌回他的胸膛,却在找到的过程中偿尽了无尽的苦恼和悲哀,爱情诠释了在男人心中一条肋骨的价值。
儿时的那些美丽的感受,应该归宿到对于幸福的向往和追求。而上帝派我来到人间,让我方方面面的失败,却是考验我终极的承受力。人类已无法回到童年,否则,我愿意抛弃清醒,明敏,透彻,重新回到懵懂无知,混沌盲目。
时间把什么都变了,满眼的香车美女,取代了“古道西风瘦马”,狂放的迪曲淹没了月光下的歌谣。亮起来的城市驱逐了夜的黑,赤裸裸的亮掠走了夜的神秘使人类疏远了星空,而享受夜的静谧惟有深夜的失眠恼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