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罢清风生爱怜,茶香如梦绕黄山(散文)
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清凉。黄山之美,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意境之美,有着让人产生太多联想的人文之美。无论是艳阳高照下显现出的铁骨峥嵘之阳刚之美,还是云遮雾绕下若隐若现的妩媚之美,亦或是阳春三月里漫山遍野盛开的鲜花透出的浪漫之美,甚至在雪花纷飞的严冬处处银妆素裹下的圣洁之美。黄山是另一个世界遗产——“徽州古民居”的所在地。在300—400年以前,这里叫“徽州府”,当时强大的徽商和徽州文化,使得这里成为中国的一个经济、文化中心。现在存留下来的徽州古民居、古牌坊、古祠堂,还有4000多处,大多散布在黄山市黟(YI1)县,歙(SHE4)县一带,许多曾经繁华的古村落,仍然保持着古代的格局、纯朴的民风。“粉墙黛瓦乡村画”是徽州古民居的真实写照,洁白的马头墙,黝黑的屋瓦,参差错落,加上青山绿水,天然一幅山水画。“今天,我们聚会‘天下无双胜景,江南第一名山’之称的黄山,南北东西的茶人情牵‘同胞翰林’,心系‘东南邹鲁’,唧唧于草木之灵,喃喃于鉴裁之别,除了好品香茗,对南北斗茶所渲染的味觉嗅觉触觉乃至听觉之玄妙精确,早先总是啾啾然视若奇技淫巧、浅滑皮相。
“水歌徽班”班主刘斌,提请免效是役,闲拟与会嘉宾为念。谁料刘班主颇感欣慰于我遣辞中“草木之灵,鉴裁之别”云云,又进一步引用陆、宋《茶经》与《大观茶论》中要言,云“阁下光临赛事,庶几可一并体验今日茶人‘采摘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领教选手一个个‘励志清白,兢为闲暇’之‘碎玉融金’功夫”。让我喜出望外的是功夫在精彩展现。从“雀舌谷粒”的轻快采摘,“一枪一旗”的利落拣芽,到焙火杀青的锅温判断;从牯牛降湖畔卓绝之品的真昧调弄,到太平湖上以绿牡丹和祁门红茶烹饪鲜鱼的难分难解比拼;从水墨宏村镜花水月、焚膏继晷般的闻香识茶,到休宁状元楼下先后五盏新沏茶水品名产地判断,头名状元由此诞生。气定神闲的巾帼茶人曹力克,终以千锤百炼的朴质简约功夫苦斗夺魁。
饮罢清风生爱怜,茶香如梦绕黄山。事后细想,将独具“草木之灵、鉴裁之别”赋予一个看似弱女子的茶人,真乃本届赛事一个颇富诗意的结果。
且举二例。初于牯牛降湖畔比拼调味时,看小曹的《祝福》活水生香,将祁门红茶胭红茶汁儿调以三瓣芒果、五颗西瓜、半块方糖,透明茶缸上再竖插一痕绿叶。调味罢,三评委一一品啜……我顿感五味杂陈、烟云迷离。点评时用一流水对描述了恳恳真情:“味调三江识祁门,茶通四海品黄山”。太平湖上另一番赛况更让人击节叹赏。曹作命名《锦上添花》,将一尾鲜活鳜鱼去骨切成半分薄片,以淀粉蛋清浆毕,温油略拖,再以高汤淹没,加枸杞、姜汁熬至小沸,再加少许料酒、精盐。片刻,熄火。将熬就的鱼片和汤一一倾入三盏盛有刚刚沏开的黄山“绿牡丹”透明茶具内,由评委尝鲜。一啜到口,齿颊生津,堪称逸品。三评委中两票以其味绝其法简,易为寻常百姓效法而判定胜出。另一选手姜红的红茶鲤鱼亦如绝色新娘,做得雍容堂皇,或许因船楼风紧,虽以滔滔滚油和涓涓茶汁淋浇其上,终因稍嫌硬实而落败。要言之,曹鱼淡雅软滑,姜鱼华丽醇厚,我在内心将前者喻作林妹妹,后者活脱脱一宝姐姐是也
传承五千年中华文明为宗旨,颇具开人眼见、娱人心目之难能可贵功德。
“茶叶是灵草,有天然的真香。茶文化内涵博大,有无穷无尽的拓展空间。超人茶赛诗意弥漫是必然的。我们一辈辈茶人置身其间,深感藏焙之妙,芬芳之美。我们没有理由不做好茶业传承。深信通过名山圣地一系列茶事传播,中国茶必将征服世界,中国茶学必将和徽学、敦煌学、藏学一样,也成为当之无愧的显学而受到举世推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