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物流企业如何提高应急反应能力?-《物流时代》

(2010-04-02 17:08:16)
标签:

物流

供应链

白光利

应急物流

rfid

物联网

财经

分类: 发表文章

我国对应急物流的定义是这样的: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它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非常规性以及弱经济性等特点。应急物流可以分为军事应急物流和非军事应急物流。非军事应急物流可以细分为灾害应急物流和疫情应急物流;灾害(含险情)应急物流又可分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和人为灾害应急物流。

http://cszh.mca.gov.cn/contentimage/200862793250.jpg

应急物流的“应急”二字本身带有一定的军事色彩,但应急物流并不等同于军事物流。军事物流的指令性较强,尤其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始终把军事利益放在首位。而应急物流系统则应该以社会利益为牵引,服务的对象是受到损失的主体以及可能导致出现危害的货物。应急物流一般具有突发性、弱经济性、不确定性和非常规性等特点,多数情况下通过物流效率实现其物流效益,而普通物流既强调效率又强调效益。

物流企业是物流业务的实施主体,客户的货物交给物流企业进行运作的目的即是以较为合理的价格获得较高的服务质量,物流企业具有货主企业所不具备的专业化能力,理应让客户放心。然而物流管理人员不可能对所有的业务过程进行完全把控,再加上我国各地的道路、交通、自然环境的不同,导致物流业务,尤其是运输过程中出现意外的情况时有发生,轻者导致货物配送延迟,重者造成车损货失、库损货失,因此加强对物流企业的监控,以及物流企业提高自身的应急反应能力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一件事情。

欧美等国物流企业应急管理能力现状

与我国相比,欧美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对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较早。这些通过市场竞争保留下来的物流企业动辄就是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更有一批企业达到上百年的历史,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针对各种有可能发生的事情经过长期的总结,形成了自己完备的应急管理预案。并且每年对一些预案进行演习,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应急实施反应能力,真正做到预案与实施的有机联动。

国外企业的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常设物流应急管理机构,并且直接由高层管理人员指挥,一旦发生重大问题,立刻启动应急预案,不需要层层报批,从而减少浪费时间的可能性;定期模拟各种有可能影响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的事件,让企业人员按照应急手册进行改进和保护,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同时也是在不断的对应急预案进行完善;不断要求外部专家或者客户参与,优化应急管理行动流程;加大对科技手段的投入,包括各种车辆防护措施、GPS、GIS、仓储烟感装置、自动喷淋、应急管理信息平台等设备与技术,最大程度的利用现代化、自动化技术在第一时间消除灾难。

我国物流企业应急管理能力现状

我国物流行业真正高速发展不过十来年的时间,本身对于物流的理解还有待提高,整体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客户(货主企业)的物流需求程度较低,并且不能提出明确的物流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货主企业动不动就要求企业拿出解决延误、解决丢失、解决重大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各种物流损失问题,但是因为其本身对于物流的理解较低,最终基本上双方都是自行自事,顶多就是司机要求24小时开机,每到一个地方汇报一次的初级方法,根本不能称之为物流应急管理预案。

我国拥有近百万的物流企业,除各别的早期从事外贸业务的企业,如中远物流、中海物流、招商物流等对于应急物流有较为明确的定义外,其余多没有应急管理的概念。近年来,随着货主企业对于应急反应能力的要求提高,国内的企业也开始提出应急保障措施,但多以加强车辆管理和就近调配车辆等措施为主。而且即是物流企业制定了物流应急管理预案,也没有专门的部门予以统一管理,往往是束之高阁,只不过是摆设,更没有对全体员工进行宣贯的意识,最终也就谈不上强有力的执行了。

2005年江苏3.29事件、2009年9.2山东事件的客体产品均为危险品,然而造成重大灾难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物流企业对于各种产品的特性不是非常了解,并且没有专门的应急反应措施,最终造成较大的企业、社会损失,并且都是以大量的人员伤亡作为代价,这个代价可谓是巨大。

物流企业应急管理体系构建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首先应该构建应急物流预案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联动应急预案、重大活动应急预案五大部分。而改善和提高应急物流的能力主要应该从企业组织机制的构建、应急技术的研发、应急物流专业人员的管理、应急所需资金与物资的筹措、应急物资的储存与管理、应急物流中心的构建、应急运输与配送等方面逐步推进。

其次是加强应急预案的实施能力。加强应急预案的实施第一要解决应急物流的管理机构问题,必须要由高层管理人员统一管理和调度,一旦发生重大问题,如火灾、盗抢、车辆发生重大问题等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第二,必须对预案进行宣贯,使全公司人员对应急预案有一个明确得认识,使每个人能够非常清楚自己得职责;第三,要不断得“人为制造灾难”,加强演练,做到“平时多锻炼,灾时不慌张”。

物流企业应急管理技术的改进和提高

应急物流的管理,主要在于对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和改进,物流企业主要为仓储业务和运输业务,针对这两个环节进行技术升级与改进,对于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

第一、加强仓储监控系统技术和设备的应用

仓储监控系统主要包括货物监控系统的摄像技术和对火灾安全进行监控的烟感系统,加强这两方面的投入,可以对各种现象进行详细的分析,能够防患于未然,并且还可以在事后对问题进行分析。

同时,对于火灾等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防备方法,定期检查各种喷淋系统、消防管道、水池、沙堆、棉被等救火工具的应用、数量和储备状况,从而保证一旦发生重大问题,能够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第二、推动并推广RFID的使用

RFID,又称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成本较低(长期使用)、可擦写,同时能够存储大量信息。RFID具有记忆功能,因此可以实时对库内、车内的货物进行监控,一旦出现货物短少等情况,可以实现报警功能。同时,对于出现问题的产品,可以通过RFID设备实现产品的无缝追踪,并可以追溯到最小单位,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第三、加强GPS/GIS的推广应用

通过GPS、GPRS和GIS的集成,对运输车辆进行实时监控。从而一旦输配送车辆在路途中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实时观测,并立刻做出解决措施,并且随着GPRS和GIS以及其他信息技术综合集成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车辆状况以及产品品质都可以起到监控的作用,与RFID同时使用可以达到双保险的作用。

第四、应急物流体系与物流业务流程同步

应用工作流的管理理念,实现内部双业务流程的高度协同。不要将应急物流预案放在保险柜中,应该达到每一票、每一车物流业务都要有与之相对应的应急物流预案与之匹配,从而在真正出现异常问题的时候,做到不紧张、不慌张,有序合理的处理异常问题的出现。

第五、强化物流信息系统的作用

我国物流领域的信息系统应用状况还不是特别尽如人意,特别时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还比较多,但是鉴于突发事件对于企业有可能造成的巨大损失,因此应该尽快加强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

第六、对输配送车队以及路径进行合理优化

提升对运输车队的管理和控制,通过信息系统与经验对照的方式加强对输配送路径的合理排布,会使物流运作的过程更为合理,并且在后面一旦出现异常事故时,也可以做到及时有效的跟踪和排除。

第七、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以及绩效考核管理

加强对所有相关人员的作业技巧、安全意识、突发事件处理的教育,只有加强作业人员的素质教育才能使物流服务水平上升,并且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并且通过对各关键业务节点的信息采集,实现全员KPI管理,从而真正使作业人员将安全意识、应急意识深入到日常的管理和作业中去,才能真正达到应急物流的目的。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巨大,但是应急物流管理理念和意识较为薄弱,面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应急管理预案以及没有一支能够对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反应的应急队伍,将有可能对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并且有可能造成社会成本的巨大损失。因此,加强和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不仅仅是提升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需要,更是降低物流企业成本、货主企业成本和社会成本的需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