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张万忠老师诗集《小窗欣咏》重新编辑付梓,将诗稿用邮箱发来,嘱为序。余自忖却之不恭,不如勉力为之。
中华乃诗之国度,诗经离骚肇启先河。周秦以降,王朝更替,诗歌则赓续不衰,且愈加蔚然。新中国定鼎,穷苦百姓愁眉得展意气风发,用浅俗近乎俚语形式讴歌新时代,以抒发感戴之情。某些人顺势造势,将“红旗歌谣”风靡华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古人历来主张诗歌应积极反映现实生活,补察时政有裨益于世。最忌摛锦炫藻,矫饰晦涩,言之无物。
万忠老师是一位谦逊平和,博识广闻且具丰富阅历之忠厚长者,与之相识有年。自总角刻苦勤奋,胸怀远大,赍志报国。平素好读书,尤笃爱诗赋长短句。闲暇,间事稼穑、郊游、会友,既手不释卷。有所感悟见闻即加工锤炼成诗。几十年不辍,作品数以百计,曾连缀出版。诗如其人,质朴纯真,清和雅淡。有比有兴,更直抒胸臆。家国情怀与契友同窗之谊,跃然纸上。
万忠老师一生从事教育。五六年以宝中生考取南口铁路工程学校,负笈求学并留校作教员,后调回原籍任乡镇教谕至退休。无论任教与督学,称得上敬业勤廉,堪为师表。万忠老师出身寒素,世居箭杆河畔东李村,村庄古老风淳,人文积淀深厚。余与同仁多次拜访,小院时蔬嘉树,甚是清静。瓦屋三间,虽简陋且整洁,给人颇有门栽五柳、巷守一瓢之风。每每热情好客,齿芬色悦,坐如春风。近年移家城内,不时与诗友晤面聊天,或河上野鹤闲云,或酒家聚饮效法古人耆英会。值诗集再版之际,聊赘数语,不胜惭愧!辛丑年杪,南轩文亭谨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