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尽早服药才能长期获益  新版《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发布

(2014-07-11 16:54:50)
标签:

帕金森病

治疗指南

早诊断

早治疗

健康

分类: 健康小知识
        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组编写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目前在山东济南市发布。新版《指南》首次强调,帕金森病应早诊断早治疗,不要等到生活质量下降的时候才开始治疗,治疗不仅要立足当前,更要长期管理,以使患者长期获益。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我国患者人数已超200万,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很多患者误以为手抖等是年纪大了的通病,导致就诊时间延误平均超过半年。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患者治疗率低于40%,农村偏远地区更低。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陈生弟教授介绍,此前《指南》认为,在疾病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时,早期可暂不用药,主要通过运动等非药物疗法进行干预。新版《指南》指出,帕金森病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渐进性加重,有证据显示,疾病早期病程进展比后期要快,因此一旦早期诊断,就应尽早开始神经保护性治疗。

  应该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此次采取全面综合地治疗。药物治疗为首选,且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则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其次是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左旋多巴等药物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运动症状,但由于医患双方对药物治疗副作用的担忧,八成患者用药不足,达不到最佳疗效。新版《指南》明确,早期小剂量(≤400毫克/天)左旋多巴应用并不增加异动症的发生率。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陈海波教授指出,早期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并可能延缓疾病的进展。医生应根据患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用药方案,药物剂量“够用就好”,力求剂量最小,疗效最佳,并发症发生率最低。

  “帕金森病的管理,既要控制运动症状,同时还需关注运动并发症和非运动症状。”陈生弟教授说,新版《指南》强调,对帕金森病应采用多管齐下的治疗方案,在以药物治疗为首选的基础上,配合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等方法进行长期规范的管理,从而实现“有效改善症状、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的目标。

     目前,帕金森病已经纳入医院门诊医疗保险的慢性病的管理中,在门诊的长期治疗中,享受医保的待遇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