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东旋dongxuan
东旋dongxuan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704
  • 关注人气: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可怕的配方奶粉,造成婴幼儿肾结石

(2008-09-13 21:17:26)
标签:

健康

分类: 身边事

2008年9月13日下午6时,国务院新闻办定举行新闻发布会,卫生部党组书记、三鹿牌奶粉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高强,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和河北省副省长杨崇勇,到场通报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安全事故的有关处置情况,并答记者问。到现在为止,三鹿奶粉库存2176吨,召回的产品是8218吨。同时公安部门已经介入,对不法分子的犯罪行为进行查处,一经查实,一定严厉打击。

亮菌甲素案没有结束,三聚氰胺又来了!越来越多的婴幼儿泌尿系(肾)的结石,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什么时候大头婴,结石儿不再在中国大陆出现?善良的人们,用您的正直,用您的良心去做好每一件事吧!

可怕的三聚氰胺,可怜的三鹿宝宝

三聚氰胺是何物?大家记得否,就在2007年,我国一家出口美国猫狗食物的公司在宠物食品事件导致中美关系轩然大波,其元凶是什么?就是三聚氰胺!是一种废物,一种造成肾结石的元凶! 

在食品制作需要检查蛋白质含量,但是直接测量蛋白质含量技术上比较复杂,成本也比较高,不适合大范围推广,所以业界常常使用一种叫做"凯氏定氮法(Kjeldahl method)"的方法,通过食品中氮原子的含量来间接推算蛋白质的含量。也就是说,食品中氮原子含量越高,这蛋白质含量就越高。因此,三聚氰胺被派上大用场了.为什么要用三聚氰胺呢?关键是含氮量很高,生产工艺简单、成本很低,给了掺假、造假者极大地利益驱动,有人估算在植物蛋白粉和饲料中使蛋白质增加一个百分点,用三聚氰胺的花费只有真实蛋白原料的1/5。所以"增加"产品的表观蛋白质含量是添加三聚氰胺的主要原因,三聚氰胺作为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没有什么气味和味道,掺杂后不易被发现等也成了掺假、造假者心存侥幸的辅助原因。

1994年《国际化学品安全手册》表明:长期或反复大量摄入三聚氰胺可能对肾与膀胱产生影响,导致产生结石。为什么我们还这样做呢?据说当时美国人发现三聚氰胺后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为啥添加这玩意,还以为是老鼠药污染造成的。记得当时美国新闻媒体报道都是怀疑中国粮食仓库看管不严,造成老鼠药污染。后来终于有知情的中国人忍不住,偷偷告诉美国人这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的奥秘,这高手云集的美国学术界这才恍然大悟,明白过来这复杂的高科技造假过程。

大家注意这次三鹿奶粉事件,受"污染"的都是最便宜的18块钱一袋的婴儿奶粉,显然,三鹿为了占领农村奶粉市场这块最后的肥肉采取了低价倾销战略,但是卖这18块钱一袋的奶粉连本钱都不够,大量生产岂不亏老本了吗?于是三鹿为了节省成本,在奶粉中添加廉价大豆蛋白粉来替代奶粉,这大豆蛋白粉本来也没啥大事,但是,恰恰这次里面被添加了伪造蛋白质的三聚氰胺这高科技玩意,于是最终制造出这起轰动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当然,成人奶粉中肯定也添加了这种高科技玩意,因为成年人的代谢能力比婴儿强大得多,除了特殊的病人,自然也不会有中毒事件发生。另外,如果你想知道三聚氰胺这玩意在中国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应用的广泛性,"蛋白精"也许就是这个玩意!  

有文章这样质问:三鹿奶粉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现在究竟还剩下什么东西可以安全地吃进肚子里?三聚氰胺这个黑手,从最初的牛羊饲料市场开始蔓延,发展到今天,终于伸到了婴儿奶粉这个领域。我想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不知不觉中,早已吃了好多年用三聚氰胺喂养出来的猪肉,牛肉,鸡肉,喝了很多年添加了三聚氰胺的成人奶粉,不知不觉中,都受到了三聚氰胺的污染。

善良的人们,用您的正直,用您的良心去做好每一件事吧!

中国有制造“两弹一星”奇迹的科学英雄,有把神舟飞船送上天的科学英雄,但是似乎还没有关心柴米油盐的科学英雄,尽管柴米油盐之类的“小事”关系着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科学界为什么不愿意在“柴米油盐”上发出有力的声音?

“中国有七八亿农民在生产食品,能管得了那么多人按规范使用农药和兽药吗?政府有这个能力吗?即便有这个能力,我们需要多少监督员?那需要多高的成本?”

“中国三分之二的食品加工企业是中小型企业,政府能管得到所有这些中小企业的生产过程吗?”

 这种现状决定,中国的食品安全是一个漏洞百出的地方。“就像一个水葫芦,这边摁下去那边又浮上来。”大环境的状况限制了科学界发出声音的能力。科学家毕竟只能站在学理的角度进行论述,而无法控制食品加工生产链上的各个环节。

 针对目前出现的三鹿奶粉事件,相关部们真要好好处理和解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