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对孩子说话
(2008-07-12 18:24:23)
标签:
教育沟通方式孩子成长健康 |
分类: 随笔 |
要想走进3~14岁孩子的内心世界,首先就要学会怎样对孩子说话,这样才能建立好、有效的沟通。
父母常说:“不管我怎么说,孩子就是不听!” 其实完全错了!不是孩子不听,而是父母还没有掌握与孩子有效沟通的语言。做一个称职父母的第一课就是----学会对孩子说话。
学会对孩子说话,才能减少与孩子交流沟通的障碍,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在很多问题上与孩子达成共识;否则,父母与孩子之间必将产生深深的代沟。
学会对孩子说话,是实现与孩子无障碍沟通的第一步。孩子不听我们的话,往往是因为我们的良好愿望的表达方式只能引起孩子反感;常常我们自以为是的教诲,却把孩子逼入绝境或使孩子养成恶习。
对孩子表达同样的意思,你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和什么样的词语都将对孩子有很大影响。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无论你是提出要求、给出答案,或者与他谈谈条件、达成妥协,你所使用的语句可能让孩子更加乐于合作,更加自信,但也可能令他感到挫败和失去信心。
不要以为自己的孩子随便怎么说都行。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尤其需要注意表达方式。否则,良好的愿望在孩子心理却成了深深的桎梏与随之而来的叛逆。
很多父母对孩子充满着一种“母鸡保护小鸡”模式的爱。他们常常会自觉或部自觉地把自己视为“母鸡”,把孩子视为“小鸡,认为孩子再大也是孩子”,所以总是想要把孩子置于自己的翅膀之下,不让孩子独自经受风雨。的确,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父母是山,高耸巍峨,为孩子挡风避雨。但是党孩子逐渐长大成人,就要学习攀越高山,站在顶峰之上,而不能一辈子躲在父母的阴影之中。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选择能力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五“要”五“不要” 。
五要:
1、要教孩子“自己乡办法”的习惯。
2、要把选择权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3、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多指导、少批评。
4、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自己去试,失败业没关系。
5、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惩罚更能够激起责任心。
五不要:
1、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2、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让人进步的学习过程。
3、不要说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说教,他可能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说教,他可能叛逆或不信任你。
4、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办代替,放手孩子自己做。
5、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
作为父母,我们只要告诉他们最基本的秩序和规则,剩下的,就应该是鼓励了。父母要时时关注孩子的言行,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和行为动机,宽容他们的幼稚无知,尊重他们的个性,允许他们暂时犯一些错误,对犯了错误的孩子,应当给予申辩的机会,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循循善诱,给批评穿上表扬的外衣,用易于接受的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