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昨天是第21个国际禁毒日

(2008-06-27 20:30:21)
标签:

毒品

《禁毒法》

健康

分类: 身边事

   我国今年的禁毒主题是“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
   1987年6月根据联合国秘书长的建议,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了“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的问题国际会议”,这是部长级禁毒国际会议,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讨论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这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禁毒国际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禁毒活动的《综合性多学科纲要》,向各国政府和组织提出了今后的禁毒活动中开展综合治理的建议。会议提出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Yes to life,Not to drugs)的口号。6月26日大会结束时,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决议,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号召全世界人民共同来抵御毒品危害。

  当前,毒品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的一大毒瘤。惩治毒品犯罪,根除毒品危害,刻不容缓。毒品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面临的禁毒形势不容乐观,决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当前吸毒人员年轻化的趋势和歌舞娱乐场所吸贩毒现象依然严峻的形势下,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今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是第一部全面规范我国禁毒工作的重要法律,标志着我国禁毒工作由此进入依法全面推进的新的历史阶段,彰显了我国政府禁毒的信心和决心。要实施贯彻《禁毒法》为契机,依法禁毒,构建和谐,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推动禁毒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今天是国际禁毒日。随着我国首部《禁毒法》本月起实施,一系列重大改革正在开启我国禁毒工作的一个新时代。 劳教戒毒退出,“要么进牢,要么粉友”的管理真空消失……禁毒法的最大亮点——人性化戒毒体系,隐含着一个国家对待一个特殊群体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开始改变一个可恨、可悲又可怜的社会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理念人心。

  性质改变:劳教戒毒场所悄然“转轨”。

    除了吸毒者生理和心理上的成瘾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原有的戒毒制度设计缺陷。以前的强制戒毒期限是3—6个月,劳教戒毒期限为两年,实践证明,这个时间远远不够。《禁毒法》对待戒毒的态度更为科学客观,设置了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的9年戒毒期限。

   回归社会:9年戒毒设计6年在社区 

  取消劳教戒毒就是取消了强制戒毒的惩治性质,这需要我们调整工作态度和方式。在以后的强制戒毒中,我们将更加重视‘治疗’功能。新法制订出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和重返社会于一体的戒毒康复模式。适应这“三位一体”,他们正在打造执业医师、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康复志愿者三支队伍。

   毒品的概念: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这里列举的六种毒品仅是国际上常见的,大量泛滥的毒品,但毒品却不仅限于这六种。
  毒品通常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两大类。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麻醉药品类中的大麻类、鸦片类和可卡因类。 毒品一般是指使人形成瘾癖的药物,这里的药物一词是个广义的概念,主要指吸毒者滥用的鸦片、海洛因、冰毒等,还包括具有依赖性的天然植物、烟、酒和溶剂等,与医疗用药物是不同的概念。
  制毒物品是指用于制造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物品。毒品,有些是可以天然获得的,如鸦片就是通过切割未成熟的罂粟果而直接提取的一种天然制品,但绝大部分毒品只能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取得。这些加工毒品必不可少的医药和化工生产用的原料就是我们所说的制毒物品。因此,制毒物品既是医药或化工原料,又是制造毒品的配剂。
  毒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
 (1)根据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可将毒品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根据毒品来源和生产方法不同,可分为天然毒品和合成毒品。
 (3)根据毒品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麻醉剂、抑制剂、兴奋剂、镇静剂和致幻剂。
 (4)根据毒品对人的危害程度,分为软性毒品和硬性毒品。

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几个字。

    1、毒品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1) 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 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

  (2) 戒断反应: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

  (3) 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

  (4)感染性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形肝炎,及令人担忧 的艾滋病问题。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

  2、毒品对社会的危害,诱发其他违法犯罪

  (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2) 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 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3) 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 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 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体的肌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3、毒品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剧腐败现象。

    只要做到以下几条,青少年就能有效地防止吸毒
  (1) 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
  (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3) 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 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定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 进歌舞厅要谨慎,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6) 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   


从1992年起,国际禁毒日都确定有一个主题口号,以达到国际社会关注和共同参与的效果。
1992年:毒品,全球问题,需要全球解决;
1998年:无毒世界我们能做到;
1999年:亲近音乐,远离毒品;
2001年:体育拒绝毒品;
2002年:吸毒与艾滋病;
2003年:让我们讨论毒品问题;
2004年:抵制毒品,参与禁毒;
2005年:珍惜自我,健康抉择;
2006年:毒品非儿戏。
2007年:“抵制毒品,参与禁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