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一种美德,千百年来源远流长,亘古不变。
诚信在中国自古即为修身立国之根本。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二字具有及其重要的分量。古人云:“言而有信,君子也”。“仁义礼智信”是人们倡导并力求遵循的行为准则。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然诺,守信义的道德传统,留下了不少“千金一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类的美谈佳话。“诚”就是诚实,真诚,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欺人。“诚”不仅仅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态度,而且是人的道德素质借以体现的重要方面。“信”就是即守承诺、讲信用。就是一言一行都要遵守自己的诺言,不论对自己和他人,凡是自己承诺的便一定要兑现。使诚实守信真正成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与遵循的行为准则。
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诚信是道德范畴和制度范畴的统一,不仅是立人之本,更是立国之本。
诚信是全体公民都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诚信可以是对社会、对他人的期望,但首先应该是对自己的要求。自己的诚信不能以他人的诚信为前提。树立诚信意识要从每个人做起,只有自己做到了诚信,才能要求别人也这样做。社会由个体组成,每个人都以诚信要求自己,社会就会成为一个诚信社会。人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诚信无欺的环境中,诚信环境的形成取决于每个人对诚信所持的态度。诚信建设是每个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水平,人人有责,人人有利,个个出力,个个受惠。如果等全社会所有的人都讲诚信之后自己再讲诚信,那是等不到的,那等于为自己的不讲诚信寻找借口,无异于推卸自己作为社会的主人在诚信建设中应当承担的责任。
“言必信,诺必诚”,“小信诚,大信立”。诚信教育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娃娃抓起,从日常生活抓起。要在全社会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气和强有力的舆论氛围。
“诚信”二字:1、
左言右成,说话能成谓之“诚”,2、左人右言,即人说的话谓之“信”,意味着真实可靠,这不光是晋商,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我们企业家走向世界最根本的通行证。
话剧《立秋》,看后感到非常的真实和受教育。这是晋商失败后留给我们最伟大、最壮观的遗产,那就是“诚信”。晋商票号虽然失败了,但诚信精神被保留了下来.最优秀的商人不会因利润而失去诚信,所以《立秋》最伟大的地方,是用一种失败的方式告诉大家如何更深刻地认识诚信。
讲“诚信”不仅是市场经济的黄金规则 ,也是社会对各行各业从业者的道德要求。然而 ,在社会经济转轨时期 ,由于体制和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等原因 ,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医院、医务人员在群众心中信用的缺失。对于医院这一医疗市场的主体来讲 ,只有讲诚信才能吸引更多的就医患者 ,才能树立医院的品牌形象。
取之有道
孔子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天下的君子都爱财,二是提醒君子要取之有道。虽然这是两千多年前孔圣人提出的,但这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时至今日仍不落伍,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德高望尊
道德高,声望高。如果一个人不诚实、不守信,以欺诈、蒙骗为能事,一次两次或许会尝得“天头”、占的“便宜”。但是,长此以往地尝着这样的“甜头”、贪着这样的“便宜”,只会让他饱尝众叛亲离的苦果,陷入四处碰壁的窘境。严重的话,还会落得个锒铛入狱、人财两空。如果违背诚信的原则,会使人在丧失人品的同时,丢掉前程、失去财富。而奉守诚信原则,会给人们带来喜人的收益。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毛遂一席话说得楚王心服口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现在这句成语也用来表达人重信诺,讲诚信。
言而有信
战国时,秦孝公起用商鞅变法图强。商鞅想:“怎么才能让人们相信我变法是真的呢?”他在都城南门树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说,谁能把它扛到北门去,赏黄金十两。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自然也就没有人去扛。商鞅把悬赏金一直加到五十两,终于有一天,一个壮汉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当场赏了他五十两黄金。老百姓纷纷议论:商鞅言而有信,他的命令一定要执行。商鞅变法成功,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
一诺千金
流传千古的成语“一诺千金”不仅反映了古人的重诺言、重信用,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任何物质、金钱都比不上一个人的高尚人格和诚信的美德。“一诺千金”出自司马迁《史记 季不来 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
诚信是金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因而,说到“诚信”与否,很多人都认为是道德方面的问题,只是一个人在社会的安身立命之本。可是,在市场经济社会,道德和利益往往是相邻而居的。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地方,重视道德,讲究诚信,往往可以在经济上得到丰厚的收益;反之,不但会在道德上遭至谴责,受到法律的严惩,更难以在经济上获得长久的利益。就诚信的重要性而言,说“诚信是金”应该是不为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