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保健患者权利医院医生利益法律 |
分类: 身边事 |
据报道,在决定产妇生死存亡的3个小时里,医院已经作出了开通绿色通道、免费治疗的决定,并组织了齐全的抢救班底,做好了手术的各项准备。
在患者家属不肯签字同意手术时,院方对患者进行了三次心脏复苏抢救,医护人员一再恳求家属马上签字,院方甚至请来了民警协助调查、规劝,找来神经科医生帮助判断家属是否精神正常……但是,按照产妇当时的情形,最需要的是打破常规,为这两个还存有希望的生命冒一次风险。遗憾的是,这一步始终没有迈出,在医患双方对峙中,两个生命消逝了。
从医方的角度看,在患方签字拒绝手术的前提下,难免要考虑强行救治需要面对的各种后果:如果抢救之后,依然没有挽回生命,患方能冷静地接受这个结果吗?医方是不是仍然需要承担法律和经济上的双重责任?舆论是不是还会责难医院没有守法?当然医院的忧虑都只是猜测,究其根本,这种种顾虑是因为医院不敢完全信任患者及其家属,乃至社会舆论。
从报道中看,患方也非常不信任医院。患者丈夫肖志军曾明确表示,医生一来就压患者的肚子,一压患者就吐血了,“这个方法不对,我不相信他们!”“医院要我签字的时候,我觉得是要把责任都推给我!”换言之,虽然他送妻子来到了医院,但他却不信任那些守护在他妻子身边的医护人员。
医患双方彼此互不信任,正是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缩影。于是,在面对随时可能逝去的生命时,医院和家属同时都想到了规避责任,这是一个悲剧,而这个悲剧背后笼罩着的正是当今医患之间越来越不信任的巨大阴影。在医患关系极其紧张的社会氛围中,针对医患矛盾必然产生的危害已有很多阐述,而这一事件,以两个生命的消逝让我们看到了代价的沉重。在这一事件中,没有赢家,患方输掉的是生命,医方则面临着舆论的考问。
造成当下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自然有部分医务人员行为的不检点、部分医院管理的不规范等,更有医疗卫生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等深层次问题。要想彻底解决实在不是容易的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面对脆弱的生命,我们有理由要求医护人员挺身而出,以生命为重,毕竟一个人选择从医,就不仅仅是选择了一份职业那么简单,更是选择了一份责任。对于被赋予拯救生命和护佑健康神圣职责的医生来说,这份职业多了一份与众不同的神圣,患者的生命权高于一切。同时,也必须要强调的是,当患者面临可能存有风险的治疗时,应该拥有一份包容和理解之心。毕竟医生不是“孙悟空”,医疗行为是有风险的。
也许,当医患之间紧张的关系松解,患者愿意在与疾病斗争中,与医生共担风险,我们对医生提出的种种要求才能落到实处。
在此事件中,我们从“在场医生都流下眼泪”这个细节,看到了医务人员悲悯的心情,他们现在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还看到,不仅患者是处于弱势地位,医生也同样孤立无援。这一事件再一次清晰地警告我们这个社会,医患矛盾已经发展到了必须加以缓解的地步,我们必须马上行动起来为改变这一现状共同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