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的侄儿和他们的朋友利用黄金周的时间,自驾车出来玩,年轻人吗,心情好,精力也旺,白天我陪他们去各处看看玩玩,晚上去购物,买一些土特产,带给老爸老妈了。装好盒子后我就顺便写上了几个字以免他们弄混了。不经意间,侄儿的朋友小孙就说:“姑姑的字写的真好!”。其实我的字写得并不是很好,不谦虚说也就有些“棱角”,典型的中国方块字,而且我写的字大不会写小字。小孙接着说,现在的年轻人好象都不用自己写字了,办公都是用电脑来打字,各种书写笔快没用了。想想也是,在医院里,病历是电子病历,下遗嘱也是用电脑,门诊已经部分是电子病历了,基本不用写字了。我们小学的同学可以说基本上钢笔字写得都非常好,这要得益于我们小学的语文老师,她的黑板字写得真是棒极了!典型的中国字,非常有字体,大家就以老师为榜样,每天都在练习写字,同时经常练写毛笔字,字帖是柳公权的柳体。小时候纸张还是紧张的,我们就用旧报纸反复的写字。慢慢的习字成为我的一个爱好。有时我的患者都说“你的字写得好象男儿写得”!
“写漂漂亮亮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因为,一个人的字里面,包含着这个人做人的骨气。要练好字,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需要长期的钻研和磨练,需要“铁棒磨成针”的“滴水穿石”之功。
不管现在的无纸办公还是电子病历,但是我们的汉字仍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载体,是中国文化的浓缩,是民族智慧的体现,它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这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作为中国人,写好中国字,是炎黄子孙的责任。但在今天,很多学生却写不好字!写的字仍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郭沫若曾说过,中国人要写好中国字,并不因为要成为书法家,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培养自己的意志,对人的一生是有益的。的确,练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专注、勤奋的意志品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练字可以塑造人的品格。写字从外表看,手的活动是关键;从内部机制看,脑的活动起核心作用,一个人的内心心理活动状态必然通过起笔落笔、一笔一画流露于字里行间。人们常说“字若其人”,人品与书品相互体现。比如大书法家颜真卿虽3岁丧父,却从小养成独立、勤奋、好强的性格,他的书法端庄雄伟,气势磅礴,当官后也清廉自律,刚正不阿,最后不畏艰险,以身殉国。
练字有利于智力开发。美国科学家曾做过多次人类智商测试,结果是中国人智商最高,其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人拥有奇妙的汉字。人们动手练字时可以将丰富的信息源源不断地反复刺激脑细胞,手越练越活,脑越动越灵,智力就愈加发达。汉字书写讲究结构,讲究笔式,讲究神韵,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因此,要把字写好,精神必须十分专注,注意力要求相当集中。写字需要双姿端正,凝神静气,把全部精力集中于一笔一画之间。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偏旁、每个字、每行字的练习,都必须精神专注,一丝不苟。写字时不能有杂念,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能心不在焉,时间久了,做其他的事也会很专注、很投入。这样一来,不仅为大家“学业有成”铺平道路,也为大家将来“事业有成”奠定了基础。小学是人学习写字的起始,也是练字的重要阶段,万事开头难,只有打好写字的基础,才能为向书法艺术的圣殿迈出更远的步伐。
咱姑且不说别的,很多人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可是,试问,有几个一出手就看出是行家呢,勉勉强强的多,上不得台面的亦不少。签个名还要人代签,脸上就没点颜色?
老一辈眼里,有学问的人至少得识字多,而且笔下也写得好。乡里乡亲的,过年过节麻烦你给写副对联,咱不能像夹筷子似的夹笔吧。汉字在全世界诸多国家的诸多文字中,作为唯一的艺术形式存在,不是我们炎黄子孙觉得骄傲的事情吗?可是,到了今天,多少人把这个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都糟蹋了。老外尚且穿街过巷登门拜师学中国字,我们呢?洋东西没明白,自家老底也没弄好。
书法,中国功夫,茶道,这些都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可是,今天看看,倒是那金发的洋人,打的猴拳精光些。鲁迅先生写过一篇《拿来主义》,现在倒不是人家掠夺,而是我们自己不要,扔在大街上白白便宜了人家捡了去。对于各家的孩子,不管他愿意不愿意,都得把咱中国字写好,学钢琴也好,练舞蹈也好,但是字写得要有神韵,倒不为成名成家,可至少得对得起咱老祖宗。
我还是那句话:“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等我退休了,就去读老年大学,第一个专业就是学书法,练写中国字,拜书法老师为师从头学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