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方式婚姻自由行何式凝君君 |
分类: 阅读 |
婚姻就是两个人的亲密关系,1000个人可以有1000种模式。婚姻可以是一家为现实原因而合股的公司,也可以是一段分居两地的柏拉图式的精神交流。
以旅程譬喻人生的话,女人选择婚姻还是独身,就如选择参加旅行团或自由行。香港性学学者、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副教授何式凝的人生是一次不结伴旅行,未婚,与一个男同性恋者恋爱很多年,与一个已婚男人保持了十多年的关系;她研究性学二十多年,主张多边的关系,反对婚姻是爱情的唯一出路。在两性关系上,她亲身实践了世俗眼中的许多禁忌,走了一条与别人不同的道路。
作为基督徒,年轻时她一度践行了婚前无性行为。她说,那倒不是一种苛刻的自我约束,“女性的选择,一方面是观念,另一方面是境遇,遇到什么人、碰到什么样的事情。”而她遇上的那个男人是同性恋。他们没有拖手之外的任何亲密行为。
妒忌是因为没有处理好自己的生活,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很多女人在遇到情感问题的时候,会求助宗教、求助心灵鸡汤、求助心理医生,对何式凝来说,学术是她自我拯救的一种方法。因为好朋友是同性恋,所以她去研究同性恋;因为想突破与男友的关系,她就去研究多边关系;因为无法占有爱人,就练习“不占有的爱”,去广交善缘。
善缘的对象当然可以是已婚人士,从学术的角度看,何式凝并不认为婚姻制度神圣到不能有出轨的性爱。她相信对很多婚姻中的太太来说,或许她们最早的情敌应该是丈夫的工作。何式凝与一个已婚男人保持了十多年的关系,在学术之外,积累了她的爱情经验。她的个体经验是,如果她只专注于与男人的关系,就不会牵扯他的家庭,更不会妒忌他现任的妻子,妒忌是因为没有处理好自己的生活,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十多年来,彼此有默契才有珍惜。“假如我快死了,我也不会强迫他来看我。与他相处十多年,如果要通过这最后一步来证明爱不爱我,这岂不是功亏一篑?人会有软弱的时候,但是,我的一生都在走不一样的路,最后有这样一个人可以理解你,如果用小女人的愿望去苛求他,那就太蠢了。”
太太这个身份就是合情合理地得到另一个人的照顾
2007年,何式凝独自在日本旅行时摔伤了手。当她无助地倒在雪地上呼救而无人回应时,她切身体会到了孤独。对于一个人生不结伴旅行者来说,当她被推进手术室时,还得在联系人那一栏上写上弟弟、妹妹的名字,她觉得很脆弱。她肿着手,一次次去医院复诊,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有时学术拯救了她。她拍摄了纪录片《香港廿二春:师奶列传》,希望让自己找到关于人生旅伴问题的答案,她采访了多位香港中年女性,在她们身上看到了一种她之前没有选择的生活,也让她对于婚姻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体谅。
很多人为维系一段婚姻关系付出很高的代价,最后得到的是一个稳妥的“太太”身份,这个身份可以让她病痛、意外来临时,合情合理地得到另外一个人的照顾——正因为拥有过独自面对痛苦的经历,才更能体会那份安全感的重要性。
但是,何式凝说自己还是不要一个“尽义务”的丈夫,也依然不羡慕别人的婚姻,无论是结伴旅行还是不结伴旅行,女性都得独立面对和解决很多问题。现在她只是比较羡慕人家有小孩。侄女有个小孩,今年两岁半。跟这个小孩一起,何式凝发现原来爱还可以这样:没有索取也没有计较,对方的开心是最重要的。有一个傍晚,何式凝拉着这个小孩的手回家,当时她穿着粉红色的裤子,穿着高跟鞋,大家都笑得很开心。“如果我是一个妈妈,这就是我想要的场景。”
“剩女”这个反动词汇背后,其实是史上最大规模的一群拥有自我意识、独立人格和生活方式选择权的女性
《海蒂性学报告》的作者雪尔·海蒂指出:“在传统的婚姻模式中,女人必须为丈夫和孩子提供稳定的基础,让他们外出顺利,但女人本身的生活空间和时间却受到了很大限制。对传统女性来说,婚姻并不是她的后援,而是她的人生。”
显然,这不是当代女性所要的生活。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在职女性数目飞涨,使女人大体上不再依赖男人的经济资助。不断增强的独立性使女人对婚姻有了更高的情感要求,宁可离开负面的爱情关系,也不愿委曲求全。这直接导致当时的美国离婚率达到50%,且大多数离婚是女人提出的。
全球化背景之下,当代中国女性有开阔的眼界,美好生活的样板在她们面前层出不穷。在“剩女”这个反动词汇背后,其实是史上最大规模的一群拥有自我意识、独立人格和生活方式选择权的优秀女性。她们有事业和故事,有追求和要求,有技能和情趣,有圈子和朋友,只是没有结婚。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女性大学毕业后离开家乡,选择大城市生活。在大城市,这些年轻女性有独立经济来源、独立生活空间和完整的单身生活圈,她不需要婚姻让她摆脱父母的束缚或者获得自由和经济支持。一方面有大量为单身女性打造的时尚杂志、物质空间和消费场所,让她们看到了生活充满无限可能性;另一方面女性长辈的生活让她们觉得按部就班结婚生子其实也不是一条好路。她们总有一种突破父母生活局限的渴望,迟迟不甘心去选择一个平庸的男人和平庸的生活。
可是在现实的夫权社会中成长,中国女性的习惯思维是应该有一个男人把自己带入更美好的生活,于是,正如李银河所说,婚姻生态中出现了“甲女丁男”现象。女人找比自己出色的男人,男人找比自己弱的女人,按照这个规则,最后剩下的是偏远地区丁男和高素质、高收入、高要求的大城市中的甲女,而甲女现在想找超甲男,尴尬的错位就此形成。
单身的人怎么才能维持幸福?这需要他们所居住的城市足够大,持有不婚或者晚婚念头的人足够多,多到组成一个大池塘,单身的人就可以在其中自由游弋,排列组合。
婚姻与单身一样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 “你可以把婚姻理解为就是两个人的亲密关系,那么1000个人可以有1000种婚姻模式。因为每个人理解的亲密的介质不同,有的是性,有的是经济,有的是友情。婚姻可以是一家为现实原因而合股的公司,也可以是一段分居两地的柏拉图式的精神交流。当婚姻的外延更丰富,婚姻制度不死的可能性才能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