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是内向者,请理解我

(2013-06-30 13:34:34)
标签:

内向者

性格

君君

杂谈

分类: 内察

               我是内向者,请理解我

 

 

 

 

内向外向定义,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提出,这也是心理学类型理论中最为著名的划分方式。我自己做过MBTI性格测试,结果是INFJ,简单用标签来概括就是:内倾、直觉、情感和判断,属于劝告者咨询师,是十六种人格类型中最稀少的类型之一,大概占人口的1%-3%,比较典型的内向者。如果你不是很清楚自己的性格到底是内向或是外向,也可以花半个小时做一个MBTI性格测试,知道自己的测试结果以后去维基百科好好做一番了解,很大概率上你会有种无所遁形的感觉:说得太准了!

 

或者你还可以看看下面列出的十项对内向者的常见的误解,如果你发现自己符合这些特征一半以上,那么,Welcome aboard!

 


 

          误解1 内向者不喜欢说话

并不是这样,内向者不说话只是因为他们觉得没什么好说,他们讨厌闲谈扯淡,如果你让一个内向者讲他感兴趣的事情,他可能连着33夜都讲不完。

误解2 内向者都很害羞

内向者没什么好害羞的,他们也不是害怕陌生人,他们只是需要一个理由去交际,他们不会为了交际而交际,如果你想和一个内向者交流,那就直接聊吧,不用担心礼貌问题。

误解3:内向者都很无礼

内向者通常觉得遵从社交礼仪,拐弯抹角的说话没有一点必要,他们希望每个人都是真实且真诚的,但不幸的是,大多数情况下事情并不是这样,这让内向者感到很大的压力,他们很难融入其中,并为此感到沮丧。

误解4 内向者不合群

恰好相反,内向者会非常认真的对待他们为数不多的朋友,他们最亲密的朋友或许用一只手就可以统计过来,但如果你有幸被一个性格内向者当做朋友,那你就有了一个终生的盟友,一旦你作为一个人类存在赢得了他们的尊敬,你就入选了。

误解5:内向者不喜欢去公共场合

胡扯,内向者只是尽可能的避免去公共场所,他们同样也会尽量避免卷入复杂的公共活动,因为他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需要的数据和经验,所以,他们喜欢在一个地方待很久去“得到某样东西”,他们总是准备着回家,调整(Recharging),然后处理一切,实际上,调整绝对是内向者的关键所在。

误解6:内向者总是想要独处

内向者只是喜欢自我思考,他们会想很多,他们会白日做梦,他们喜欢解决问题,攻克难题,但是如果他们找不到什么人来分享他们的发现,他们也能忍受难以想象的孤独。他们希望在同一时间只和一个人保持亲密的感情关系。

误解7:内向者都很古怪

内向者通常都是个人主义者,他们不喜欢随大流,他们喜欢通过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来体现自己的价值,他们总是从自我出发,正因如此,他们也常常挑战常规,他们的大部分决定都不会以当前的流行趋势做为参考。

误解8:内向者都是冷漠的书呆子

内向者通常更关注内心世界,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自身的想法和感情上,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对他们身边的事情漠不关心,只是他们更喜欢通过内心世界来达成自我满足。

误解9:内向者不知道如何放松和享乐

内向者通常喜欢在家或自然中放松自己,他们不会去那些嘈杂的公共场所,内向者也不会寻求肾上腺素的刺激,如果有太多的空谈和噪音,他们会敬而远之。他们的大脑对于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太过敏感,内向者和外向者拥有完全不同的神经控制通路,关于这一点,你可以深入了解下。

误解10:内向者可以通过“自我修复”变得外向

想象一个没有内向者的世界,那个世界也就没有什么科学家,音乐家,艺术家,诗人,制片人,医生,数学家,作家和哲学家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外向者还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很多种和内向者进行交流的方式(没错,我故意颠倒了这两个词,读着很别扭?我只是为了让你们看看我们这个社会有多变态),内向者压根不需要“自我修复”,他们应该因为他们这种天生的性格和为人类做出的贡献而得到应有的尊敬,并且事实上,一项调查(Silverman1986)显示内向的程度和IQ成正比。

 

我是内向者,请理解我



 

好了,那么如果你就是一名内向者,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个世界似乎已经被外向者所占领——尽管其中有一部分是伪装的。我们的文化也更加推崇性格外向的人,特别是职场中,性格外向开朗乐观擅长沟通已经是对于每一个应聘者的基本要求。但事实上,内向者也有很多潜在的竞争力,有相关研究者认为内向者的一些关键特性——比如注重深度、清晰准确的表达、习惯孤独等,使他们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价值。

 

更注重深度:

内向者追寻深度而非广度,他们乐于向纵深挖掘,获取他们想要得到的信息;和外向型相比,他们更加谨慎和细心,更容易把事情想得透彻并作出明智的决定。即使需要与他人交流,他们也更热衷进行有意义的谈话,认真地聆听并提出有见地的解答,而不是无谓地闲聊。

 

开口之前先思考:

内向者极少会说出不靠谱的话,因为在开口之前,他们已经在脑海中完成了字斟句酌的工作,就如同书写下来的文字报告一样观点清晰、用词准确。在和他人的沟通交谈中,他们也会仔细思考对方的发言和评论,并且在思考之后才做出回应,因此在公司会议中,他们可以在一片嘈杂喧嚣中保持清醒和冷静,并做出判断与回应。事实上,公司会议上最沉默的那个人,往往掌握着决策权。

 

孤独带来成效:

有心理学家专门做过研究:喜欢单独训练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精湛技艺,这些技艺包括体育方面、乐器演奏,或是学生的课业考试等等。单独训练保证了在集体训练时无法达到的练习强度,被训练者的精神也更加集中,因此结论是:人在单独工作时会更有成效,而那无疑是性格内向的人所喜欢的方式。此外,头脑风暴并不是产生好主意的唯一的方式,独立思考的效果有时候可能会更理想。

 

平和的自信:

内向者从来都是忙而不乱,他们的秘诀就在于有备而来。对于工作上的重要会议或演讲,内向者会早早开始策划方案(甚至在方案A之外还准备好方案B),因此在重要场合下,他们总能保持心平气和,沉稳持重,丝毫不受外界环境干扰或影响。

 

 

我是内向者,请理解我

 

 

其实,对于内向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尊重自己,不要设法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外向者”或根本不像自己的人。就像上文提到的,“调整”(Recharging)是内向者的关键所在。能量是有限的,不做无谓的消耗,将能量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真诚待人待己,保持心情愉悦,自会像一颗小磁石一样充满气场与魅力。

 


我是内向者,请理解我

 

参考书目:

苏珊·凯因(Susan Cain

《安静:内向者在一个滔滔不绝的世界中的力量》

Quiet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