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战胜拖拉》:这是一场持久的战役

(2012-07-20 23:31:21)
标签:

战胜拖拉

时间管理

君君

分类: 阅读



 

     “我们就不要再骗自己了。不管是巧克力脆饼,还是电视,都不会减轻你面对一件无从下手的或不愉快的任务时所产生的紧张感。真正有用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开始工作。”

                                                                      ——尼尔·菲奥里

 



      上个月经历了一起很惨痛的教训:信用卡因为欠了几十美元一直拖延着没管,最终被强制注销,个人信用额度遭受重创 【阅读】《战胜拖拉》:这是一场持久的战役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才意识到拖延症已经给工作生活带来了多大的麻烦。今年新年愿望就是戒掉拖延症,时间过去了一半,情况时好时坏,仗着小聪明和小宇宙爆发,基本都能在DEADLINE之前千钧一发之际完成任务。这次终于难逃恶果!也算上天厚待,让我及早回头是岸。

      桌子完全被到期的账单、未付的支票、待回复的信件所覆盖;在一堆未归档的剪报下面的某一个地方,是承诺给朋友寄去的明信片;某一个抽屉里,是去年夏天一卷卷还没有冲印的胶卷……明明知道那么多事情堆在眼前,我们还是边咬着手指甲,边小声对自己说,再呆一会儿,就一下下…… 于是,天黑了又白了。

     如果你也是这样,向你推荐一本书:一个名叫尼尔·菲奥里的美国人写的:《战胜拖拉》,英文名“Overcoming Procrastination”。是,我知道,这名字太过开门见山显得有些土里土气,不时尚不高端。一百多页的书里举了作者的亲身咨询案例,纯粹阐述理念的部分几页大概就可以概括完毕,但却是条理清晰,简单实用。我也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找来随便看看,没想到真有些“疗效”。其中我个人感觉特别受用的是对于拖拉心理层面原因的分析与消极自我对话模式的观察整理,大概梳理了一下,分享给其他和我一样背负着拖延症包袱的“病友”,书中也讲到制作“逆向日程表”之类的方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选择自己深一步阅读。






      关键:我们为什么会拖拉?

     大多数认为自己是拖拉者的人,都在最后期限赶完了任务,并且没有受到严重的惩罚。既然完成了任务,那我们为什么会觉得拖延仍然是一个急需被纠正的坏习惯?

      因为,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

      如果你也曾陷入拖拉循环,你就会知道在生活中所付出的个人代价:求职或申请学业时错过最后的期限;因为没有打电话跟进而失去一单生意;由于不断迟到和取消计划而致使人际关系破裂……

     

 

      《成功心理学》和《工作之乐》的作者丹尼斯·威特利把拖拉定义为“防备行为的一种过敏形式”,这种形式旨在保护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懒惰只是为了暂时缓解深层次的内心恐惧。”

 

      我们养成任何一种习惯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能够马上带来一些益处,即使是像拖拉这种反效率的习惯:它带给人们暂时的释放压力的快感,可以有效地减轻面临评判时的恐惧。

      拖拉的人在某些方面会有点完美主义倾向。害怕失败、害怕有缺憾、害怕无法实现预期,都意味着你很难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一次失败对于一个完美主义者来说,犹如血友病人身上的一个小伤口。当她或他的工作被判为“一般”时,就相当于被人认为是“作为一个人很失败。

      如果你相信对你的工作的评判就是对你本人的评判,那么拖拉就成为一种自我保护的形式。推迟开工,你就不能做到最好,那么任何批评和失败,就都不能成为对真正的你和你所尽的最大努力的评判的基础。通过不使全力,作为一种对失败的恐惧的消极抵御。

      对成功的恐惧也一样会造成拖拉:你知道如果在一次任务中成功了,你会被调到另一个更加激烈的竞技场,在那里更容易遭到失败。你爬得越高,竞争就越激烈——你失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如果你不能承受失败,并且也已经尽了全力,那么前景是可怕的,因为你已经没有任何保留。但是,如果采取拖拉的办法,你就能用两种方式掩护自己:在表现不如预想的案例中,你有说的过去的理由;如果你仍然取得了成功,那么你又会有所保留。

      害怕被人评判,这往往是拖拉症患者最关键性的恐惧

 

 

 

【阅读】《战胜拖拉》:这是一场持久的战役

 

 

 

      那么,要怎么去克服?

      其一,观察自我的消极对话模式。连续几天,对自己的每一个活动做记录,注意花在每个具体活动上的时间。观察一下时间都是花在什么地方了。你也许会吃惊地发现,生命中失去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与最重要的工作没有直接的联系。在真正开始投入之前,你往往要花上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去“进入状态”。

      找出拖拉之前的那些活动,看看是哪些活动诱发了自己消极的拖延习惯?你是如何与自己对话成功“说服”自己拖延的?你是如何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从而把一项任务想得太复杂,以至于它看起来无从下手的?比如:

 

拖拉的日期
和时间

拖拉的活动
和重要级别

对工作任务
的思想感情

拖拉的
借口

运用拖拉
的办法

最后的
思想感情

7月6日,上午9点

写三篇重要稿件

我要做,但不想做

外面天气真好

写了一份,散了一会儿步

开始做了,感觉不错,散步也很开心

7月7日,上午10点

看牙医

星期六我就不能休息吗

太累了

睡懒觉,看电视

内疚;责怪自己懒惰;害怕下周随时会牙疼

7月8日,下午2点

演讲

必须要出色

我太紧张了

喝咖啡,刷微博

随着时间流逝,感觉更紧张

 

    与自己己对话的方式,决定了我们的感受与行为。拖延症患者的自我对话常常无意识地暗示并强化了受害感、疲惫感和对权威的抵触感,比如“我应该早点开始”“完成了这件事还会有更多工作”“我只需要再多一点点的时间”……通过对这些消极自我对话的观察,你能将能量重新导向积极的方面。当你不断地为一个项目的失败而担心时,也可以问一下自己:

 

(1)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
(2)
最坏的情况真的发生之后我该怎么办?
(3)
我将拥有哪些替代性的选项?
(4)
为了降低这种可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眼前我能做些什么?
(5)
有没有任何我现在就可以做的事情,来增加实现目标的机会?

 

 

 

      其二,给自己建立安全感。

      想象一个场景:
      场景A:你所面临的任务是走过一条坚固的木板,可以小心翼翼地一步接一步的挪,也可以跳舞、蹦跳,或一步跃过整条木板。

      花几分钟的时间,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处在那种场景中。请注意自己对这项任务有什么样的感觉。


      场景B:想象你面对的任务和前面所提到的是一样的,走过一条木板,只是现在,木板是悬挂在两栋楼之间,离地面有100英尺高。

     现在你有什么感受?与在场景A中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矛盾集中在心理层面上,你常常就是那个将木板升离地面的人,你把一项简单任务的完成情况变成了对自我价值的考验、是否能让人满意的考验。

 

     

     再来试试,

     场景C:你仍然是面对一条悬挂于两栋楼之间、离地100英尺高的木板。当你正在思考该怎么办时,突然感到背后有一股热气袭来——支撑你这一端木板的大楼着火了!

     你是不是在想:“我不得不过这条木板。没时间担忧是否会摔下来或者走得是否完美了,我要以任何我可以用的办法去做这件事。尊严、窘困都已经不再重要了。”
     一旦有了紧迫的时间压力,一个实实在在的最后期限——大火的出现,就会导致你纵身跳入任务之中,用你所能用的任何一种办法去完成它。出错或者是做到十全十美都立即被忘得一干二净。

 

     当你拖拉的时候,就如同让自己僵立不动,然后点燃大火,引发一种由真实期限所带来的压力,从而促使自己立即采取行动

 

     场景D:你面对着木板,离地100英尺高,而你仍然因拖拉而一动不动。但这次没有大火,而只有一个强大的安全网,就在木板下面3英尺的地方。

    “没问题,”多数人都会说。“我现在能做了,可能还挺好玩的。即使摔了,我还能从安全网上跳回来。”
     你知道,即使摔了,所能够发生的最严重的事情也不过是有可能觉得有点难为情。一次错误不再意味着世界末日的来临,你总会有机会进行再一次地尝试。

 

     学会承认自己完全是一个凡人。但你也要相信自己,不管发生什么样的失败,仍然要有足够的信心去再试一次,重新站到这条木板上。

   

       

     

【阅读】《战胜拖拉》:这是一场持久的战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