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倾向,就是对美作出反应并且渴望拥有它。
——英国作家、评论家约翰·罗斯金
鼓浪屿的照片最近两天才差不多整理出来。并非繁忙到完全没有时间去梳理它们,只是不工作的时候,宁肯坐在能晒到太阳的地方看一下午书。(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家里买来还没看的书已经多得堆到衣柜里去了。每次打开衣柜挑衣服穿的时候,它们便对我发出无声却无情的嘲笑。。。)其次是,越来越觉得,将照片去芜存菁的过程已经变成了一种负担。
旅行时真的有那么多时刻需要被记录吗?真有那么多景致需要被按下快门吗?
随便到一个旅行地,几乎人手一台单反。在搜索引擎随便输入一个地名,相关的游记图片成千上万。以前我会习惯在出游前认真搜罗目的地的攻略和游记照片,以求做到心中有数巨细靡遗,一个精彩点都不落下。可是却逐渐意识到,这样的旅途少了很多趣致。
就拿巴黎左岸著名的花神咖啡馆来说吧。尽管我从来没有在那里喝过一杯咖啡,甚至压根没踏上过法国的领土,光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旅行杂志和别人游记里的照片,花神咖啡馆的外观和内饰于我都已经不再是完全的新鲜。甚至连WAITER的着装、餐巾的颜色、咖啡杯上的字体都不再是旅行中让人心生猜测与期待的小插曲。更糟糕的情况是,当某一天真的到了那里,竟发现“原来也不过如此!还没有照片美呢!”一股无名火窝在心里,不知应该向谁去吐这口恶气。
现在花神咖啡馆里几乎都是外地游客,巴黎本地人几乎不去那里。谁会愿意在此起彼伏的闪光灯里喝咖啡?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神秘和未知,是旅行对人们最大的吸引力之一,可是过度泛滥的影像却让我们或主动或被动地失去了这种对神秘的体验、对未知的自我探寻。
是啊,为什么我们旅行时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从远到近从外到内从大到小拍个没完呢?
是不是这样就代表:我们来过这里了!?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放下相机,深深吸一口空气中的浓郁香气,品一口咖啡,好好地享受当下那一刻?
你的爱好有哪些?把这个问题随便抛给十个人,十年前,大概每个人都会回答的一个选项是:听歌,或者看电影。如今,几乎每个人都会回答:旅行!
十年前,人们旅行后带回一堆纪念品。如今,人们带回一堆照片。想想看,其实没有太多差别。
对很多人来说,旅行的意义甚至已经变成带回照片。我自己也曾是如此,但越来越觉得这一部分不应该占用太多旅行的时间,甚至折损旅行的美好体验。
一盘所谓的美食呈上桌来,大家纷纷操起长枪短炮拍个劈里啪啦天昏地暗,旁边留着哈喇子想要动筷子的人还被强言令色地喝止一番。等到照终于拍完了,菜也快凉了。这事儿我干过,相信好多人也干过,其实都还没尝呢,不知道是不是美食呢,拍了有什么意义呢?就图个好看?如果真是一道美食,却不趁它最热气腾腾的时候品尝,岂不是对美食的侮辱?
苏珊·桑塔格在她的名著《论摄影》里提到,摄影已变成体验事情、表面上参与某些事情的主要手段之一。就好像出去玩乐去旅行,不上带相机是一桩极不自然的事。照片可提供无可辩驳的证据,证明人们有去旅行,计划有实施,也玩得开心。旅行变成积累照片的一种战略。
“大多数游客都感到有必要把相机搁在他们与他们遇到的任何瞩目的东西之间。他们对其他反应没有把握,于是拍一张照。”
我想起在美国迪斯尼乐园看完花车游行又看烟火的那个夜晚。当巨大逼真的米奇形状的焰火绽放在童话城堡上空的时候,广场上数万人,几乎是所有人,都将手高高举起,而手里拿着相机。我也是其中之一。
拍三五张,留作纪念,然后关掉相机,全身心融入当时的梦幻氛围中,这样的回忆也许才是完整而丰盈的吧。许多年后,当再次翻阅这些照片,不仅能重温起当时热闹,也能记起很多感动的细节。
当邂逅如画的风景,除了拍照,也许我应该更用心去感受阳光的温度、空气中青草的味道与脚下泥土的柔软。
当邂逅有趣的人,除了拍照,也许我更应该与他们交谈,听一些故事,思考另一种生活方式。
“在与美邂逅的那一刻,我们会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望。拍照可以让这种欲望稍稍得到满足。”不过,英国作家、评论家约翰·罗斯金提醒我们,拍照,买纪念品,或将名字刻在柱子上,都是这种渴望拥有的欲望有比较低级的表现形式。
“只有一种办法可以正确的拥有美,那就是理解美,并通过使我们敏感于那些促成美的因素(心理上和视觉上)而达到对美的拥有。”
上周和一个会画画的朋友聊天,他说到“画人难画手”,人的手不仅结构复杂,变化丰富,而且还能传递人物的内心情绪,却不如面部表情那么明显。因此很多人像画都尽量避免画出手的部分,模特也尽量摆出不用露出手的姿势。
当时我突然就想到一部十多年前的片子:泰坦尼克号。记得JACK在甲板上向ROSE展示他的画作时,里面有很多手部的特写,各种角度和姿态。这个不被很多人留意的小桥段,说明虽然JACK出身贫寒,但他是有天赋有才华的。会画画的人当初看一定就心领神会了,我却在十多年后才理解导演的用意。
当我们并不理解某种事物,某种现象的时候,我们是“看不见”它们的。
一个懂些建筑知识的摄影师和一个喜欢烹饪的银行女职员都去巴塞罗那旅行,行程里都有不可或缺的高迪的建筑。但是他们看到的也许是不同的东西,旅行带给他们的是不同的感悟与收获。
我看到的世界和你看到的是同一个吗?我们站在同一座桥上欣赏同一面湖,可我们看到的却不一定是同样的风景。
为什么别人拍的照片像在讲述一个百转千回的故事,我的照片却淡得如一杯白开水呢?
除开技术的因素,也许更因为我的观察力不够。观察力来自哪里?除了好奇心,更与阅历和知识结构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希望自己可以“看见”越来越多的东西。
擦亮了“眼睛”再踏上旅途,去真正“拥有”世界上美好的事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