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点亮内心之光

(2011-08-20 19:57:21)
标签:

胡因梦

克里希那穆提

灵修

心灵成长

内在探索

君君

分类: 内察

点亮内心之光

(图片来自网络)

 

    有人说,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近日在杂志上看到胡因梦的一期专访,主要聊的是个人灵修。她讲克里希那穆提,讲阿玛斯,讲没有国与国的界限、没有人与人的界限,以及所谓的信仰的界限,打破这些东西,需要人从自己内在去找能量找解脱……觉得心里一些模糊的东西开始变得有点清晰了,很受启发,摘抄一些分享在这里。

 

 

 

  关于“自我”与“本体”

 

    胡因梦:我们有一个“自我”是活在这个世界的,但是我们的本体(essence)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本体”比这个世界的一切都要大,他像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广角镜在映照。你有一个“自我”在实现自己,“自我”有很多的欲望要满足,这个部分也不能打压、否定,需要适度地满足,可是在满足的过程里面,“能观”一定要随时随刻在那里。这样反而把追求欲望满足的过程变成了认识自己的一个滋养。

 

 

关于情绪

 

    胡因梦:不要给情绪贴“正”“负”的标签。一贴“负面情绪”的标签,就已经产生“二元对立”了。其实它的本质都是能量,你的愤怒、恐惧都是巨大的能量。要百分之百地体验这些强大的情绪能量。甚至不要试图通过分析情绪来消解它,分析的欲望就是要减轻焦虑,而减轻的意思就是我不要百分之百认识它。分析的过程仍然是在消耗能量,比分析更精微的状态就是不浪费能量。

    用“观”的方式,合理化它,也不压它,不逃避它,就让它百分之百曝光,我们要接纳任何的人生体验,不然情绪就会四分五裂,呈现出戏剧化、不真实的样子

  “本我”是本自具足,圆满无缺的,但“小我”因匮乏而不断寻求。养成直观的习惯,念起时能看清楚自己的内在惯性模式,学习洞察到每个念头底端的情绪本质,自我接纳,安住在念头背后的情绪能量里,产生真正的自知之明,而不能再被念头或情绪牵着鼻子走——成为一个真正的主人。

 

 

 关于关系

 

     胡因梦:大部分的人在关系中,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就是在寻找爸爸妈妈,从他身上得到我没有从爸爸妈妈身上得到的一切。当你以这样的心情去跟一个亲密关系的伴侣相处时,他也以这样的心情跟你相处时,两个人都在索取对方身上各自想要的东西,当你索取不到,当然就会失望,就由所谓的爱变成恨,从所谓的热情变成忿怼。

    健康的关系就是你自己身心灵都要健全,把所有的创伤经验,通过反观自照的过程来转化。能量提升,欲求越来越少,不满足越来越少,创伤越来越疗愈,人格的四分五裂的面相逐渐整合。亲密关系是最重要的道场。不在教会里,也不在寺庙里,就在关系里,这是最难修的功课。

    爱跟感觉没有关系。不可能跟一个人生活在一起,久了以后还一直维持着某种兴奋、高昂或者新奇的感觉,感觉绝对都会消失。如果你觉得说消失了,我再换一个人再去刺激这些感觉,那不是爱。所以在一个关系里,当这些感觉消失的时候,甚至对方的很多言行举止,你经过长期相处一眼就能看清楚的他的弱点在哪里,他的局限在哪里,他的模式是什么,他的缺点是什么,你还可以把你的惯性反应,比如嫌恶、批判、改造、失落一一看到,然后让它安歇下来,用一个很平静的状态去面对。这就是最难做到的修行。

 

 

关于价值

 

    胡因梦:物质的价值是通过人、事、物,当我拥有某些人、事、物的时候,我就有价值,这是相对性的价值;绝对性的价值就是“本体”,它跟外在的一切无关,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没有增添,也没有减少。

    所有的人都在追求价值。这种追求来源于匮乏。匮乏来源于“小我”的原始无明(original ignorance),让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好,自己必须要达到什么,才值得被肯定。这是原始的缺乏智慧所造成的,但是我们的教育又助长这个原始无明,让它变得更强烈,认为有一天我达到了,我就会更好。但事实上真的去洞察的话,会发现那个“达成什么”是一个概念,在“实相”上什么也没达成。我们哪儿也没去,一直在原地踏步。 

 

 

关于幸福

 

    胡因梦:你必须回来到最乏味、最无聊、最没有精彩成分的、最无期的日常活动中,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吃喝拉撒这些最基本的活动,你能安住,那里面自然有一首歌会出现。安住本身就是不消耗,当你不消耗的时候,就是养精蓄锐,你的能量就会越来越饱足,当它饱足到一定程度,你的幸福感自然而生。

 

 

关于灵修

 

    胡因梦:从古至今的修行传统是要专修,以修行为专业,世间法他都不要。专修,其实有它的问题。比如有的人排斥欲望,排斥性欲、食欲、金钱的欲望、成就的欲望。可是如果他不是僧侣,是平凡人的身份,就造成了严重的二元对立,非常矛盾。这其实是很多人的状态,把现世的生活跟灵修的生活划分为二。

       所以二十一世纪所谓的“灵修”,其实就是怎样借着你现实生活的运作模式跟基础,现在的各种因缘——婚姻、亲子关系、上下代的关系、同事的关系,在关系的互动过程里,去一步步地看清里头的这些烦恼、波动、欲求,还有你的惯性反应模式。

    如果一直追求四禅八定,就把它搞成了野心。灵性的野心比政治的野心还要可怕,因为灵性的野心很可能搞出个神通。结果使得很多人把所谓的“心”或者唯心的训练看成是一个神叨叨的世界。灵性的追求搞不好就是怪力乱神。为什么怪力乱神的事情特别容易形成风潮?原因是人喜好神秘,因为人有逃避倾向;人不想很枯燥、很乏味地去观察自己,转化习性。实修的功夫太乏味了,它是无期无求的。而追求神通,它里面还有一个部分,权利欲。因为神通能够让一个人独特,超越别人,凌驾于别人,甚至操控别人。

    中国跟欧美世界的衔接有一个沟——西方以个人为重,“人本”思想已经太久了;而中国是要从“集体”进入到“人本”,然后整个地球要从“人本”再进入到“集体”。这个“后集体”跟“前集体”其实是不一样的。“前集体”中没有个人的自我价值,是以集体的价值为重。但是个人主义发展到极致又不行,所以人类一定还是会朝向集体走的,但是这个“后集体”里面是有“个人”的。

       荣格常常讲的“个体化”,其实就是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人——他能够真正看清楚集体意识的内涵,不跟集体意识的共业共舞,他可以跳出来,客观地看到里面的问题,然后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

       这也就是克里希那穆提(印度著名哲学家,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新时代运动”紧密相关的思想大师,主张真理纯属个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讲的“世界就在你心中”,整个世界的信念系统、运作模式,其实都在我们心中,但是这些运作模式里有很多的问题,所以我如何从已经内化的“世界的缩影”跳出来,变成一个真正能够做主的人?我们现在大部分人是不能够做主的。因为世界的运作模式就是不断地追求成就,追求一个更高、更好的状态,当这样的东西内化到我里面的时候,我是被我的欲望牵着鼻子走的,我是被我所设定的这些理想牵着鼻子走的。我没有办法了解我的起心动念,以及内化的潜意识活动对我构成了多少操纵的力量。只要我起一个念头,这个里面一定有“要变得更好”的欲望。包括我要去买一件名牌衣服,就是想要变得更好;我今天要找一个更理想的丈夫,我也是要透过这个更理想的丈夫来建构我更高的价值。所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是灵修的终极目的。

    这是一条漫长、艰苦、和缓慢的道路,里面毫无令人兴奋或足以为奇的成分,只是在不断地生起身心反应的能量体上面,维持住一种“观”和“证”的作用力,并且要在丧失这种作用力的当下,实时发现自己已经上了情境的当,而转身返照回来。

    等到面对自己的能力稳定之后,就不能太缩小焦点于自身,必须将关注的面向放大,把觉知拉向外界,像涟漪一般地去扩张悲心的对待范围,从周遭的好友,到社会上的陌生人,以及被人类不当对待的生态和绝美的自然。

 

 

 

点亮内心之光

 

 

克里希那穆提 《生命之书》

 



点亮内心之光

 

 

 

阿玛斯 《钻石途径系列之一:内在的探索》

 



点亮内心之光

 

 

 夏绿蒂•净香•贝克 《爱情与工作的每日禅》



点亮内心之光


克里希那穆提《点亮自性之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