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暗黑第一波:越荒诞越真实

(2010-02-21 16:07:57)
标签:

恶童日记

暗黑文学

战争

君君

分类: 阅读

 

2010暗黑第一波:越荒诞越真实

外婆是我们母亲的妈妈。在来到这里住下之前,我们从不知道我们的妈妈还有一个妈妈。

我们都称呼她“外婆”。

别人喊她“老巫婆”。

她一直喊我们是“狗养的”。

 

    乱七八糟的书店里,一眼被它红与黑的装帧以及另类题目所吸引。上面这一小段引述的简介让我毫不犹豫地把它带回家。有时候直觉就是这么奇怪的东西,《恶童日记》果然成为了去年看过最棒的小说之一。

    很多书封上都会醒目地标示着“被翻译成三十国语言”“入选XX报刊年度十大好书”“感动全球千万读者”云云。颇有一点电视购物频道的味道。这次头一回觉得没有使用夸张修辞:“无可比拟的想象与震撼,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

    我很怕读外国名著。记住里面绕死你不偿命的人名是件痛苦的事情。又因为翻译以及语言习惯变化,不少句子怪里怪气的。最要命的是罗嗦。书柜上最高一层是整套的世界名著。小时候叔叔阿姨送的,当时很流行送这个(还有十万个为什么百科全书哈哈)。只看过其中两本,一本看了三分之一,一本看了十几页。并且我想我永远不会去读它们了。为什么不能把事情说得简单一点呢?总是那么絮絮叨叨。

 

 

    这位匈牙利的作家雅歌塔·克里斯多夫非常合口味。跟诺贝尔文学奖沾上关系的人,很少有这么言简意赅。整篇小说几乎看不到人名地名以及年月。只有外婆,军官,神父,女仆,大城市,以及边界。模糊掉整个历史背景,作者以一对小男孩的视野来讲述整个故事:

 

一座被外国军队占领的城市,由于粮食短缺,人民生活艰难困苦,一位年轻妇女只好带着双胞胎儿子们投靠住在乡间的母亲。这位“外婆”不仅不识字、骯脏、吝啬、凶恶,甚至是一名凶手。两兄弟在艰困的环境中成长,为了让自己变得坚强,两人每日以互相打骂对方、绝食等各种方式锻炼生存本领。他们将每天发生的事情仔细记载在一本大笔记本中。随着日记一页页被翻开,一场冷酷的梦魇式寓言也逐步呈现。

 

 

有人说,最可怕的残忍来自无辜。比如天真的孩童撕碎一支美丽的蝴蝶。

书里所描述的世界,荒诞,残酷,真实,更令人战栗的是,遭遇者只是两个孩子。战争在人生理以及心理上烙下的创伤,像镜子一样映射到他们身上,并且逼迫他们选择自己的方式去面对这个病态的地狱般的世界。

(以下大量剧透,不喜者请注意)

 

有些人喊我们“小流氓!脏鬼!小无赖!杀人胚子!”

我们满脸涨红,耳朵一阵一阵嗡嗡响,双眼直盯着地上,膝盖不停地颤抖着。”

为了快快适应这些辱骂和伤人的字眼,我们开始练习互相辱骂,用的字眼一句比一句更残忍,

直到自己对这些辱骂不再在乎。

然而,在我们心里仍旧有一些令人难忘的话语,“母亲以前常唤我们:我的爱!我的宝贝!”

每当我们想起这些字眼时,不免热泪盈眶。

但是这些温柔的话语是该被忘记的,因为现在不再有人会这么唤了,这回忆是沉重的负荷,

于是他们用另一种练习让自己忘却。他们说“我的爱!我爱你们!我绝不会离开你们!永远……”

不断地重复这些话,让这些字逐渐丧失它们的意义。于是便减轻了他们的痛苦。

 

 

 

为了生存,他们进行各种各样的练习,禁食,甚至鞭打彼此。他们练习行乞,为了想要知道这么做的后果,观察一些人的反应。有人冷漠地走过,有人停下脚步给予了施舍,而那些自己也是一无所有的人,摸了摸两兄弟的头。两兄弟将行乞来的苹果巧克力和硬币全丢到草丛里。

“而我们头上曾被施舍的抚摸,是扔也扔不掉的。”

 

他们一人扮聋另一人扮哑,一人向对方描述自己所看见的,另一人为对方解释自己听到的声音。

“扮瞎子的人因为眼睛被遮住而能将眼光导入心灵深处;扮聋子的人也因为耳朵被堵住而能拒绝所有的噪音。”

 

他们用少女小兔子和神父不为人知的性丑闻作为把柄,要挟神父。

“太可怕了!你们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吗?”

“是的,神父,我们在勒索。”

“你们小小年纪就……这太可悲了!”

“没错!可悲的是我们不得不这么做。她和她母亲需要钱。”

“这是上帝给我的考验!你们要多少钱?千万别以为我和你们妥协了。这么做算是救济。”

“神父。我们正等你这么说。”

 

 

 

小说的语言简单冷漠到一种奇怪的地步。从来没有赘述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只说事实,不带任何个人感情色彩的事实。这种风格正好可以用小说里双胞胎兄弟的作文来总结:

 

我们给自己布置作业,写作文。而我们评定文章好与不好的标准很简单:一切皆属真实。

    我们不能写“外婆像个巫婆”,却可以写“大伙儿都叫她老巫婆”。另外我们不能写“大城市很美”,因为也许我们认为大城市很美,而别人却不这么认为。假如我们写“传令兵很和善”的话,并不一定是真的,因为传令兵很可能还有我们所不知道的一面。所以对于他,我们简单地写着“传令兵递给我们两条毯子”。

    此外我们还写“我们吃了很多的核桃”,这并非表示“我们喜欢核桃”,因为“喜欢”这个字眼并不明确,而且不够简明、客观,就如同“喜欢核桃”和“喜欢我们的母亲”是两回事:前者意味着令人愉悦的口感,而后者则是一种感觉。

 

 

 

小说里处处透露着作者对战争正义性和道德层面上的反思。这不稀奇。很多作家很多小说都做这样的事。

稀奇的是雅歌塔完成得很精妙。以简单到极点的方式。她借两兄弟之口这样描述战败国的俘虏们:

士兵们把枪扛在肩上。在他们后面,跟了一群像畜生一样被赶着走的人群,小孩就长得像我们一样,女人像我们的妈妈。”

她借神父之口描述两兄弟超乎年龄的冷静刻薄:

“他们只是这个糟透了的世界里迷失的羔羊,他们都是我们这个堕落时代的受害者。”

 

 

     雅歌塔是个女人。而故事里双胞胎的原型正是作者和她的哥哥。书里的很多口吻源于作者12岁的儿子。因此一切看起来仿佛真的就是孩童的无垢之言。短短的一本小说里,出现那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虚伪而软弱的神父,同性恋皆受虐狂的年轻军官,裸体死在床上的少女小兔子,抱着小妹妹出现在庭院门口的母亲,还有那跪在外公墓前咒骂的外婆,到最后终于理解了她。

    其实这套书总共有三本,个人觉得后面的《二人证据》和《第三谎言》都不如第一本《恶童日记》精彩。而且全书最绝妙的就是最后一章的最后一小节。短短几十个字将整本书的黑暗升华到极致,让人回味无穷。这里就不剧透了,感兴趣的自己看吧。不会失望的。

 

 

 

    你能想象到的一切都是真的。

 


 

 

 

 

 

 

 

 

PS:看上一期《时尚先生》了吗?陈曼为小S拍的这造型很惊艳哪~绫濑遥附体了么···

 

2010暗黑第一波:越荒诞越真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老王拜年。
后一篇:神庙与鬼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