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影评/乐评电影心理生活人性 |
分类: 阅读 |
作者是美国人劳伦`B`阿洛伊.这本书是美国多所权威大学的心理学教材,图文并茂,很有趣。当然啦,不排除有人因为我阅读此书而投射出异样的眼神,没关系,祈祷吧——愿上帝赐予他们认识自己的勇气。- 人格分裂:分离型身份识别障碍的俗称。它是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中最具争议,最奇妙也是最令人着迷的精神障碍之一。由于极度的生活压力等诸多原因,人们通常会为自己创造出一个或多个和本身性格截然相反的人格来保护自己,实现某种心理需求。有些患者甚至拥有几十种人格。这些人格可能有不同的年龄,性别和性格爱好。一般情况下患者本身并未意识到另一人格的存在。
- 希区柯克1960年的作品《惊魂记》中的诺曼。他因为嫉恨母亲另有外遇而将母亲和情夫一并杀死,但内心却充满弑母的罪恶感。他从坟墓中偷来母亲的尸体,藏在地窖中,幻想着母亲仍然存活。每当怀疑母亲已死去的念头萌生时,他就穿上母亲的衣服,戴上假发,在屋子里行走,装出母亲说话的声音。所以很多时候他不是真正的诺曼,而是“母亲”。当他喜欢上女主角玛瑞恩后,却让“母亲”产生嫉妒,于是诺曼化身成“母亲”杀死了玛瑞恩。冷静下来的他,又像孝子那样为“母亲“掩盖罪行。
- 按照荣格的“阴影”学说,每个人都有邪恶的一面,通常它会乖乖地躲在暗处,不过在适当的外力诱导下,那些黑色力量便会竭力地挣脱出来。《捉迷藏》其实是一个自己和自己玩的游戏,躲起来,然后寻找,是善良温和的自己,还是暴虐凶狠的自己。精神病专家DAVID认为女儿EMLIY承受不了母亲自杀的创伤,而臆想出一个叫CHARLI的男子做伴。他希望走进女儿的内心,但却从未静静地审视自己。是他杀了不忠的妻子,并捏造了自杀的假象。他才是那个一直苦苦寻觅的CHARLI。
-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又称为人质情结,指犯罪的被害者对犯罪者不但不反抗,反而产生好感,敬仰,欣赏甚至依赖的情绪,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1973年,两名歹徒在抢劫斯德哥尔摩市最大的银行时劫持了四位银行职员。与警方僵持长达5天后,歹徒自动弃械投降。四名银行职员对歹徒显露出怜悯之心,拒绝在法院指控歹徒,甚至为其筹措辩护资金。而一名女职员甚至爱上劫匪之一,并与他订了婚。心理学家把患有这种症状的人称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 创伤后遗症:指人们经历过重大灾难,打击或变故后,在心里留下了种种阴影。痛苦或害怕的经验反复在梦境中显现,会有强烈的再度经历灾难的感觉,面对类似的情境,会有痛苦的心理或生理反应,甚至选择性失忆。
- 《沉默的羔羊》中连环杀手野牛比尔儿时受继母虐待,性格变得不像男孩,后来希望做变性手术而被拒绝,最终在来自童年的精神折磨中选择杀女人,剥皮给自己做衣服。而负责调查的探员克拉丽丝儿时在农场看见宰杀羔羊的场面,让她在日后常常做噩梦,并不时听见羔羊的惨叫。至于伟大而变态的汉尼拔尔博士为什么要吃人,前传给出了解释,二战时八岁的汉尼拔尔目睹妹妹被饥饿的士兵吃掉。
- 蒂姆波顿电影中的角色,也多少有些精神问题。这大约与他自己的童年有关,童年的波顿常常被父母缩在屋子里,后来离开父母跟年迈的爷爷住在一起,习惯了孤独的小波顿把自己关在小屋里,被童话书和恐怖电影包围,喜欢一个人开万圣节派对,掘地三尺找僵尸新娘。
- 易装癖:性别倒错的一种。患者会偷穿一些异性的衣服,例如男性在西装里面穿上女式内裤。或者为了满足快感,或者是对自己的性别产生疑问。他们认为自己被上帝愚弄了,自己原本就该是男人或女人。
- 剪短头发,将袜子塞进内裤里,用绷带缠住胸部,将嗓音变的粗大,这是女孩DINA为自己成为男孩所做的准备。为女孩打架,在沙地里做危险的动作,在公路上开快车。她做男人们做的一切事。很不幸,她并不是真正的男孩,虽然这种愿望如此的强烈。爱上一个女孩为她带来了灭顶之灾,被强暴,被谋杀。《男孩不哭》,下一世,希望上帝不会再为你装错“零件”.
- 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有两种表现形式,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某些想法观念或影象反复持久地闯入脑中,并导致自身的焦虑和痛苦。在这种强迫思维的驱使引导下,患者会遵循某些规则,重复执行一些行为。譬如,洗手,查看,频繁的祷告,计算,在心里反复默念一句话。患者常伴有洁癖。缺乏安全感可能是该病的病源。从心底萌生出的不安感,是没有年龄,身份,地位的界限,它是人类最本真的感情。相对而言,独处者更容易患上强迫症。
- 《美国丽人》中的卡罗琳个性好强,反复在口中念叨:在任何时候都要表现出成功人士的样子。正因为这个强烈的心理暗示,使得她压力相当大。其实她的内心非常脆弱,在生活中没有一个依傍的人。在潜意识里,她非常渴望一个简单女人的依靠,安慰和安全感。
- “亲爱的员工,请把身上的污渍擦拭干净再和我讲话。为什么我的手那么脏,总洗不干净。凯瑟琳其实我并不想喝你喝过的牛奶,因为上面有你残留的口水。不过我爱你,所以就勉为其难吧。世界太可怕了,还是自己的空间安全。我躲起来,脱光那些脏衣服,只喝牛奶,并把小便拉在瓶子了,把它们按次序得排列好。我知道这些行为荒谬可笑,但我无法控制我自己。”上世纪,霍乱是相当可怕的顽疾。母亲给他强烈的暗示,如果不讲卫生,就要被关进黑色的房子。并告诉年幼的儿子,你是不安全的。这种不安全感深深植根在霍华德的内心,并如同梦魇伴随《飞行家》的一生。
- 自闭症:直到今天仍不确定病源。患者不合群,对与人接触很恐惧,有复杂多样的刻板行为。比如不停的自言自语,如果有人违背或破坏了即定生活规则,他们就长时间的大发脾气,尖叫,踢打,甚至咬自己或别人。但在智力发育和精神状态方面并没有太大的问题。有些患者甚至在某些领域表现出惊人的天赋。上帝是公平的,他在关闭一扇门前,已经为你开了另一扇。
- 《雨人》诺曼已经年近40,种种行为却与儿童没有分别。他的生活绝对是程式化的,每天必须看同一个电视节目,吃同样的食物,而且数量不能改变。买衣服一定要固定的牌子。但诺曼可以心算出小数点后面的20,甚至30位的数字,可以说出散落在地上的牙签的精确数量,可以在赌场中算出扑克牌,不过他却不知道一块钱花掉五毛还剩多少。影片中有一个很好的隐喻。表面上诺曼是一个自闭症患者,但他却懂得亲情。其实金钱至上惟利是图的弟弟查里才是真正“自闭症”,他不愿开放自己的心灵,甚至不愿和女朋友进行情感交流。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其实都是如此。
- 妄想症:是精神分裂的症状之一。患者通常具有偏执的心理基础。含有几个特点:幻想内容必须是患者坚信的,旁人的想法和劝说都无法使其动摇;妄想内容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独特的个人行为,通常不被他人和其他妄想症患者所接受。上述三点缺一不可。
-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你生活中那些最重要的人其实只存在于你自己的想象中,一切都是你自己的虚构,那是什么感受?《美丽心灵》故事中的人物原型是获得1994年诺贝尔奖的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Jr.John Forbes Nash)。纳什遇到了一个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探员,他很郑重地告诉纳什,苏联间谍已经潜入美国,准备将一枚核武器在美国引爆。只有纳什有能力破译密码,保卫国家。人们都以为纳什会成为国家英雄,然后到白宫接受总统颁发的荣誉勋章。可惜,纳什成了精神病院的病人。原来一切只是他的幻觉,他不过是生活在自己的“梦境”中。
- 暴食症:属于进食障碍症。初期通常是因为负面情绪无处排解,或者压力太大,于是通过疯狂进食来转移注意力,酒足饭饱的塌实感会让他们觉得安全,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进入暴食症的第二个心理阶段,患者开始厌恶自己的暴食行为,并为自己的肥胖而感到自卑,但又无法控制进食的欲望,挣扎地自责。
- 《SEVEN》中的杀手根据圣经阐述的“愤怒,嫉妒,暴食,淫欲,懒惰,虚荣,吝啬”七宗罪行一一杀人。被杀手看中的暴食之徒被强迫吃了又吐吐了又吃,最终全身过度肿胀惨死在残余的食物堆里。
- 失语症:沟通中的语言障碍,由于某些刺激导致失去表达能力。蔡明亮的作品就最钟爱这样的安静。甚至片子从头到尾只有一句对白。有些人觉得更贴近内心,有些人觉得无聊透顶。
- 失忆症:医学研究说,那些失去的记忆实际上还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只是因为打击和刺激而使神经连接被堵塞或切断。在失忆早就在电影中泛滥的今天,用得好才能像《爱德华大夫》那样成为经典;用得不好,不过是牵强附会的肥皂剧情节,诸如《我的失忆男友》之类,以失忆为名,炒些我的野蛮女友之类的冷饭笑料,徒遭没有想象力的耻笑。
- 其他的心理疾病还有很多,比如幽闭恐惧症,异食癖``````期待伟大的导演们为我们带来更多"惊世骇俗"的灵魂剖析.
前一篇:去校长家做客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