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A小君
A小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354
  • 关注人气:3,0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入黑暗的艺术----变态心理与电影

(2007-09-02 14:20:02)
标签:

随笔/感悟

黑暗艺术

心理

电影

分类: 阅读
深入黑暗的艺术----变态心理与电影
 
    生物课本里,变态是个中性词,甚至有点褒义,因为没有变态,估计世界到现在还只是一个细胞。在作家眼里,心理变态是个宠儿,所以有恋母的俄底普斯,有抑郁的哈姆雷特,有妄想症的堂吉珂德,这些有着最严重心理疾病的人占据着世界上最著名的文学人物走廊。在画家眼里,变态是种激情,所以会有像幼儿园大班小朋友那样成天画色块和线条的米罗,有让女人在画面上支离破碎的毕加索,有不管什么东西都朝丑陋方向发展的八大山人,至于画家本身,有狂躁的梵高割掉自己的耳朵送给妓女。优秀的艺术,总会有那么一些变态。而变态的主体,通常是人们那深不可测的内心。
    罗素说:“必须承认,乌托邦里的生活会单调枯燥得受不了。参差多样,乃是幸福的本源。”有病是正常的生存状态,科学家们的调查表明,世界上仅有不超过5%的人口是完全身心健康的,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或多或少变态的潜质。现在我们打开电视或网页,充斥着校园枪击,少年砍杀父母,猥亵儿童等恶心的事件;充斥着学生被升学压力压迫,找不到工作而选择自杀的消息,这是世界真相的一面,而电影,完全有权利去吸纳这些真相中的人性,把这些心理疾病展现给我们看。这些内容丰富的心理疾病电影,也会让我们庆幸,至少自己还正常;或者警惕,是不是已经像《美国精神病人》一样,每天在日记里幻想着去杀人.
深入黑暗的艺术----变态心理与电影
 
    每个人心中都有阴暗的地方,而心理疾病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人性样本,为导演们提供了灵感的重要来源,为演员提供了发挥演技的最好平台。他们深入这些黑暗,并非为了宣扬这些东西,而是用艺术告诉世人这世界的真实。有了精神分裂,希区柯克才会用他天才的镜头语言拍出《惊魂记》中“母子合体”的杀人犯。有了妄想症和恐惧幽闭症,库布里克才会细致的为我们描写《闪灵》里杰克的精神变化。《七宗罪》之所以不会成为无聊的警匪片,很大程度在于其中对于人物心理的描写,比如影片最后才揭开的暴怒之罪,正是对于人的精神崩溃的最好描述。大卫林奇正是因为喜欢深入人的梦境与心理世界并将之描述成形态妖媚的画面,才被人称为天才。蒂姆波顿因为童年的孤僻而影响到他对艺术的口味,我们才能见到这个哥特狂人神经质地为我们展示人心中的脆弱。
    没有心理疾病,很多天才导演和伟大的电影将失去立足的土壤,我们也体会不到那种心理折磨造成的惊恐和绝望,体会不到那些人心深处阴暗潮湿的东西中被人尊崇的丑陋的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