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玄涛/诗歌还可以这样写——玄涛答2021甘肃先锋诗歌访谈11问

(2021-02-09 16:51:23)

 

诗歌还可以这样写

            ——玄涛2021甘肃先锋诗歌访谈11问

 




玄涛/诗歌还可以这样写——玄涛答2021甘肃先锋诗歌访谈11问



1,在百年中国新文学史上,诗歌从来都是各种体裁的先发阵容和先锋者竞逐的舞台,也是新文学的号角和第一试验场。关于朦胧诗,实验诗,现代诗,先锋诗,口语诗诸如这些概念的界定,也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时间和空间,却是解读和考察它们绕不开的两大基本要素。譬如朦胧诗,本质上是文革中后期以“地下”状态异军突起的中国现代诗,在全国大版图上,其发轫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滥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甘肃一度曾成为“朦胧诗”争论的前沿和旋涡。1983年初,甘肃兰州的《当代文艺思潮》上,公开发表了徐敬亚于在两年前大学时期创作的学年论文——《崛起的诗群》。这篇诗论一经发表便如一枚重磅炸弹在诗坛炸响,随后引发了一场针对这篇诗论乃至朦胧诗运动的大批判。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与此前《诗刊》发表的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及《光明日报》发表的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被批判者们统称为“三个崛起”。在甘肃,“朦胧诗”作为整体状态的创作风潮,相比全国至少要晚三五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在全国当代诗歌史意义上的文本成果,也稍显悲怆一些。其后1986年,《深圳青年报》《诗歌报》(后改为《诗歌月刊》)联合举办由徐敬亚主持的“1986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展”,并主编《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这一阶段,以实验诗(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为特质的写作风起云涌,相对于李亚伟、于坚为代表的四川、云南等省区,甘肃又一次更惨烈地落伍了。

作为甘肃“朦胧诗”风潮的亲历者,我知道您对此有无法释怀的偏爱,您也对此有着太深澈太钟情的细节和故事。而对于实验诗,现代诗,先锋诗,口语诗等等,不少甘肃诗人却难免有些隔膜和疏离,甚或讳莫如深。请您解读一下这些概念好吗?

答:首先,感谢振羽老师,为梳理甘肃诗歌史所做的努力。作为90后写诗的一位,我想从我的经历谈谈。我是2010年开始接触诗歌的,还在校园文学报上刊发小诗,记得那年“海子潮”已经过去,新诗,现代诗已经到来,当然这其中也有80后所熟悉不过的朦胧诗,回顾自己当初的写诗阶段,在我看来完全是青春期模仿的自我陶醉箴言,不能算诗歌。那时候只对华丽的辞藻和疯狂的自我抒情感冒,业余喜读北岛、舒婷、席慕蓉等人的诗歌。后来才知道,那时候的中国诗坛,口语诗已经进入中兴期。然而,对于我所身处的一个不入流的大学校园,诗坛之上的前沿诗歌还未吹进来,后来13年参加了工作,课外阅读面也宽阔了,也是在那一年,我接触到了诗人伊沙在新浪微博推出的《新世纪诗典》,才发现诗歌还可以这样那样写,日常的口语所凝练的诗意,是多么的意味深长。14年我的《失眠》荣登《新诗典》,给了我莫大的勇气,继续写下去。

 

2,[谷熟来禽诗歌节简介]此为中国西北角具有共同诗歌志趣的先锋诗人,经常性诗聚的旗帜。最初由甘肃静宁的6个新诗典诗人于2013年7月发起成立,现已成为汇聚中国先锋诗人的重要平台。诗人李振羽为其召集人。本诗歌节宗旨为“民间立场,口语取向,现代品质,先锋精神”。谷熟来禽书系第一辑(8本)《2021陇东先锋诗歌典藏选评》、《2021甘肃先锋诗歌典藏选评》、《2021中外先锋诗歌导读》(外国卷)、《2021中外先锋诗歌导读》(中国卷)、《金口哨:中国当代先锋诗人访谈集》、《现代诗论语:中国当代诗生活绿皮书》、《自白书:一个当代先锋诗人的个案透析》、《理想。剧情:一个当代先锋诗人的100首代表作》

以上第一段文字,出自由我选评并自费出版的《2021陇东先锋诗歌典藏》的封底勒口;第二段文字,不久将会刊印在即将出版的《2021甘肃先锋诗歌典藏》的封底勒口。我的问题是,作为甘肃当代诗歌长期的掌舵人,您如何定义先锋诗歌?如何理解甘肃先锋诗歌的历史和现状?在近四十年甘肃的诗歌版图上,您的创作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答:首先,请允许我这个诗歌小辈谈一谈甘肃诗歌给我的印象,在90年代初,甘肃诗歌的确有过一段辉煌期,但可惜过早就衰落了,落后原因很多,但有一点不容忽视,就不能及时创新进取,不能进入中国诗歌之大流,也就是有点封闭保守化。近年来,口语诗开始席卷诗坛,也吹进西北大地,这无疑给这块古老的黄土高原如注甘露,有先觉的诗人们如梦惊醒,开始追求先锋,立足当下,不论是诗歌语言还是表现手法都如脱胎换骨一般,涌现出了一批好诗人,同时也有了一部分好诗,在这片土地上长出,更值得让人期待的是天水五点半诗群和静宁谷熟来禽诗歌节,这也无疑是甘肃诗歌的福音。在甘肃生活,在甘肃写诗,我觉得和诸多的写诗的一样,我们都成了这片土地上的一颗小草,理想中是长成一棵树,护眼色更胜一筹。

 

3,在四十多年的中国当代诗歌史历程中,您认为哪些诗人是先锋诗人?请简述其理由好吗?甘肃呢?您本人呢?

 

答:诗歌是向前发展的,诗人也一样。每一个诗歌发展阶段都有一部分代表诗人,成了那个时期或者阶段的诗歌掌舵人,比如现如今在中国诗坛就有许多先锋诗人诸如伊沙、韩东、沈浩波、徐江、南人、侯马等等不胜举出。他们的诗歌各有所长,但却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追求真自由,真实感,代入感强烈,让人读的荡气回肠。对于甘肃而言如唐欣、独化、莫渡、振羽、鬼石、小麦等。对我而言正在奔赴先锋的路上。

 

4,在当下中国诗界,无论如何,口语诗无疑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一大主流。您的意见呢?

 

答: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所在的偏僻的县城的一个小镇,某日一名护士闲谈,说起自己的爱好,继而谈起诗歌,她说最近刚买了一本《新世纪诗典》在读,现代诗歌太有趣啦。

 

5,民间写作。应该是相对于官方或庙堂写作而蓬勃生发的一个现象。您如何解读?目前,诗歌界内外普遍认为“真文学在民间”、“好诗在民间”。就您目力所及理解所至,在全国和甘肃有哪些优秀和杰出的诗人和诗歌文本可圈可点?

 

     答: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是有句谚语吗:“高手在民间”。如果要说可圈可点的话,那么就读《新诗典》。

 

6,网络无疑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先进工具。有人认为,在过去20年里,网络写作与网络发表的横空出世,一举打破了了原有的保守僵化的官刊一统天下的局面,极大的瓦解并迅速重组了新的文学和诗歌格局。对此,很想听听您的看法?

 

答:如果研读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不难发现,无论是文革时期的地下期刊还是论坛时代到如今的自媒体时代,诗歌跟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也搭乘了网络高铁,这也加速了诗歌的繁荣和祛腐,在我看来,至少符合一条定律,构建发展解体再构建再发展。

 

7,下一个问题,我们从古代谈起吧。蘅塘退士生活的十八世纪清代中期,流行的是《千家诗》,但当时通行的《千家诗》有许多问题,体裁散乱,选诗标准太低,没有体现出诗歌抒情言志的特征。于是,他决定重新整理一部优质的诗集,以使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经过多年精挑细选、分类甄选,终于选出了共310首唐诗收录其中,涉及77位唐代诗人。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唐诗三百首》,诗集署名即是孙洙的号“蘅塘退士”。这部诗集所选作品体裁完备,风格多样,既有代表性,又通俗易懂,所以在刊行后广为流传,甚至“几至家置一编”,不断翻刻印行。是蘅塘退士凭借一己之力挽救了唐诗,让很多险被遗落的诗歌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这部书选在清代中叶,入选的差不多都是经过一千多年淘汰的名作,差不多都是历代公认的好诗,吟咏欣赏,收到陶冶性情的益处。”

由此可见,编选一本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诗选,的确功德无量,也是很多诗人终其一生梦寐以求的事儿。迄今为止,您编选或参与编选了哪些诗歌选本与诗歌公众平台?有怎样的收获和意义?


玄涛/诗歌还可以这样写——玄涛答2021甘肃先锋诗歌访谈11问


 

答:在我看来,一切为诗歌作出贡献的,不论编选或者参编者,他们做的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也许为史造册的人名留青史的不多,但也是值得的。理想中的编者需要慧眼识诗,而不是识人,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读到很多好诗歌。

 

8,在陇上,一谈起诗歌,几乎所有的80前的诗歌写作者和爱好者,会众口一词的脱口而出“朦胧诗”“乡土诗”“《诗刊》”“《星星诗刊》”“《飞天》”“海子”,有的还会立马搜出几张与其它本土诗人的合影照在朋友圈翻晒。下面,是一个有点大不敬或者有所冒犯的问题——您如何看待以上种种现象?您如何看待自己多年的诗歌写作生涯与创作成果?

 

答: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有的诗歌写作者还不知道当前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现状,这不得不说,有些现代诗人写了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诗歌,却不知道自己写的真算现代诗歌么。有普遍存在的一个看法(无论低级的诗人或者低级的读者)提起诗歌,很多人还停留在赞美抒情的观念里。但值得庆幸的是,在一间屋子里,总有先知先觉的诗人们,他们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探索自由,追求先锋,甚至敢于自我革命。如,90年代,当所有人都在沉浸在海子麦浪的漩涡之中时,当整个中国诗坛在现代意识上面临捉襟见肘时,伊沙一首《饿死诗人》横空出世,打破了诗坛的沉寂,对后来诗歌的发展无疑是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伊沙也首先倡导了身体写作的重要性;韩东提出的“诗到语言为止”,以及他的名作《有关大雁塔》;再到沈浩波提倡的下半身写作,更是对传统诗歌的最有力的冲击。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当年的诗歌标志性事件和代表诗人的名作,不难发现的一条真理是,他们共同推动了中国诗歌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中国诗歌也开始真正走上了现代主义的道路。

 

9,即将出版的《2021甘肃先锋诗歌典藏》入选诗人101人,超过三分之一的入选者毕业于西北师大。有不少在师大校园里就已经成名,譬如叶舟、唐欣、独化等,现在登高望远,呼风唤雨,已然引领全国先锋诗歌的强劲风潮;再譬如雪潇、马路明、北浪等,则以过硬的先锋诗歌作品,长期沉潜在陇东南地区;至于如牛庆国、徐兆寿等,几乎成为陇上众人皆知的诗歌明星;其它入选诗人,有超过90%的是在中学或大学校园开始走上诗歌与文学创作道路。貌似近多年来,校园文学、校园诗人、校园诗刊等等,却成为一个个陌生的名词。什么原因?近20年来,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是谁把诗神缪斯从校园这个诗歌神圣的殿堂里放逐出去?

 

答: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一个好诗人的成长,都是从走出校园开始的,校园或许成就了他们诗歌写作的萌芽期,但真正茁壮成长起来是在踏入社会开始的。

 

10,下一个问题,是关于文学初乳,以及诗人生命与文学历程里的“贵人”的话题。纵观古今中外,每一个走上文学道路的诗人、作家,无一例外都会邂逅他(她)文学生涯里的“贵人”。请允许我现身说法吧!我在中学校园,即遇到了同村同校长我四岁的校园明星诗人李世恩(曾长期为陇东首屈一指的诗人、作家,现为平凉市文联主席),由此我开始真切认识到文学写作对于一个青葱少年的意义,然后就爱上了写作,并开始了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大义凛然状的中学校园少年期文学创作准备;1989年考入庆阳师专,在陇东高原拜谒了彭金山(陇东文学乃至甘肃文学的核心和纽带),是他真正让我尝到了第一口诗歌(文学)的初乳,由此我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2005年出版了我的第一本诗文集《第一场雪》,收录诗歌67首,绝大部分是这一时期创作的;然后经历了漫长的诗歌断乳期,前后足足有超过10年的时光。直到新世纪以来的网络时代,遇到伊沙、徐江、沈浩波、唐欣、独化等一大批中国先锋诗歌的领袖性诗人,由此激活了沉睡10多年的诗歌创作意识,并开始了一泻千里势不可挡的“井喷”式的现代诗阅读和写作。以上所提及的诗人,都是上苍恩赐予我的文学和诗歌生涯里不可替代的“贵人”。我的问题是,在您过往的岁月长河里,谁是您诗歌与文学创作历程里的“贵人”?可以详细谈谈吗?

 

答:我相信,每一位写作者从爱上诗歌并成长为真正的诗人,都经历了萌芽成长发展等必经的阶段,诗歌萌芽也是受某位诗人的影响,有的或许是他的汉语启蒙老师,有的或许是书本上未曾谋面的诗人。于我而言,记得当初爱上诗歌是因为长期在QQ空间阅读到中学时代的老师小麦所写的诗歌,那时候记得读诗很是舒服,再到后来在读书馆读了舒婷、北岛、席慕蓉等人的诗歌,直至网上遇到伊沙、韩东等诗人的作品,大受震撼。开启现当代诗歌的海量阅读,影响巨大,包括对我个人诗歌鉴赏。虽然现在写的少,但至少知道该读什么样的诗。

 

11,最后一个问题,在世界和诗歌自身发生极大嬗变的当下,面对今天还眷恋缪斯钟情诗歌的作者与读者,您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答:请恕我直言,在当代,同样是文学创作者,小说家似乎更受大众欢迎。在网络自媒体时代诗歌纷飞,似乎人人皆可为诗人,但我想发问的是“写诗真的就那么容易吗?”,还有一句“你确定你已经读到了当代真正的诗歌了吗?”

 

2021.2.2



玄涛/诗歌还可以这样写——玄涛答2021甘肃先锋诗歌访谈11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