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5/middle/4deb47b7h87e0a8b282de&690
宝黛之间的爱情感天动地,虽然有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木石前盟,第三回写二玉一见如故,但二玉之间的爱情应该是日久生情情愈浓,爱情发展的过程细腻而感人。曹雪芹在重笔描写这一爱情之前,先写了一段别有趣味的一见钟情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穷书生贾雨村和甄家丫头娇杏。
贾雨村本名贾化,字时飞,雨村是其别号,用脂砚斋的话来说就是用村言粗语演出一段假话。贾雨村的桃花运发生在甄士隐的家里,甄士隐邀请雨村到家里做客,因主人要接待来访的严老爷,雨村就留在书房翻弄书籍解闷,忽听得窗外有女子咳嗽声,雨村马上起身往窗外看,这颇有点东坡“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的味道。在雨村眼里,娇杏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明,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雨村不觉忘情的呆了,就像蒲松龄笔下的孙子楚一样,魂魄已经随娇杏去了,可见雨村也是一个重色多情之人。
再看娇杏的反应:“那甄家丫鬟撷了花,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内有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在娇杏眼中,雨村也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娇杏的转身回避很符合其身份,而其心理活动又表现出她非凡的心思和眼量。(娇杏)心下乃想:“这人生的这样雄壮(可与阿莲见武松“生的这样长大”比看,一笑)……。怪道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人”。如此想来,不免又回头两次。
娇杏的非同一般的地方,就是她看到贾雨村的相貌以后,心中已经确信贾雨村非久困之人,确实是雨村之知己。于是顾盼连连之下,已经芳心暗属了,难怪脂砚斋说这方是女儿心中意中正文。
自从和娇杏隔窗相会之后,贾雨村时刻想着娇杏,念念不忘,自为(娇杏)是个知己,便时刻放在心上。蒙府本批语“不独因好色,多半感知音。”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接下来雨村的“对月感怀”一诗就说明了这一点。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作为一个没落子弟,雨村醉心于求取功名利禄,重振家门,但现实是穷困潦倒,只能寄身在葫芦庙中,自己心中的功名之路前途未卜。遇到了娇杏这一“巨眼英豪、风尘知己”(雨村眼中),但自身又如此潦倒,如何才能获得知己的芳心,所以频添一段愁。接下来几句是雨村内心苦闷和梦想的写照,句句都是传神之笔。
和有命无运的英莲相比,娇杏(侥幸)命运两济,和贾雨村有情人终成眷属,并坐上了正房夫人的位置。这段爱情故事虽然短小,却深有趣味、内涵丰富,特别和整部书联系起来,更值得玩味。
本文图片来自于百度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