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韩寒朱自清80后改革文学 |
因鄙人最近在练习把字写的好或者草一点,不得以每天在勤肯的临摹字帖,字帖所摘文章正是我国的散文大师朱自清的大作,其中囊括了<<背影>><<荷塘月色>>等朱老先生的名片作品.一个不小心,仔细读来,才觉朱老先生的文笔一般,大不及当下我们不少80后作家,甚至,连我这样的无名小辈都无法对他的散文作品肃然起敬.想我在初读散文时,有一热心学长告诉我,散文是很难学透的,什么形散神不散,吓得我好不担忧.今天想来,借韩寒的一番勇气说上一句只有搞懂的科学,还没有读不懂的文章.
在此摘抄一段<据我国教育局评定为优秀的作品>: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大家都喜欢将时间比作流水来写作文,朱老先生功高劳苦,不过,愚以为孔老夫子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便是可达意的>。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此段似乎表达了朱老先生的悲观厌世的观点,言称白白走一遭云云,不巧,我举起手问老师,那到底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知读书迟说得更有道理.我想要是有一二小学生读懂了朱老先生的悲观哲学,从而不认真读书,学李太白马放南山又没遇到老叟铁杵磨针,耽误了前程不是.再说朱老先生的忧伤派作风似乎影响了后世的小四为文.
再观高中课本选文<荷塘月色>的选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存在严重的造假嫌疑,朱老先生是有相当度数的近视的,再加夜色下,朱老先生是如何察觉叶子的一丝颤动,再说脉脉流水是不是写的夸张了,只是波光粼粼还可接受,再说,一般古人夜下出行多为性情所致,乃真风流,而朱老先生却仔细端详了荷塘许久,甚至明察秋毫,不想是散心之举,就我而言,看风景向来就是看个大概,贪图个满眼绿色,耳根清净是也.
记得我在念高中时,老师还要大家仔细读读这段文才非凡的抒写,可一下是舞女的裙子,又是出沐浴过后的美人,令我青春期的心儿如小鹿撞怀,只因没见过舞女的群,更无福分那怕一瞥美女出浴的曼妙身姿,甚至一嗅出浴美人的沁人芳香,读至此处,不得以意淫如此美事番聊以解脱作罢.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
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
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
了。
突然惦记起江南,猛一抬头就看到家了,的确很突然,的确是很形散了.
其实,略观一下,朱老先生的诸多散文,还有一些是有可读之趣的,但说要拿到高中生的课本里作教文,是需仔细斟酌一二的.
再谈一下高中课本里的其它不合适宜的文章,比如什么演讲文章,科普文章,哲学散文之类的皆可打包回到图书馆,让人们在需要的时候自己找吧.我们的语文课承担了太多的分外之事,要让学生学会科学,哲学,还有演讲文一类,甚至去参透江主席的讲话精神,政治学励志学一锅端只会鸡飞蛋打,猴子掰玉米.急切盼着语文教育改革,那样,诺老头的奖说不定要来得更早一些,不说拿奖,多出几个才大气粗的作家,也好别让李银河女士落了个口角之病根,届时,把我这样的小角色,那时的老前辈,拍死在沙滩上,我也会说,纵做鬼,也幸福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