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cache.qq.com/ac/b.gif
http://imgcache.qq.com/ac/b.gif
济南的懒惰,老舍先生早有发现。
和青岛的冷比较起来,济南暖和的夸张,和青岛的干净比起来,你会以为青岛的垃圾都运送到了济南。
在路边坐个涂满各种品牌油污的马扎子吃精细到极限的羊肉串(不细心,不容易发现那个凸起)是济南的生活方式。
宽带和电梯是奢侈酒店的标准,济南生活在千年的过去。
“老师”是济南对所有人的称呼,源于孔先生的“三人行”,“老师,你吃点么儿?”,“老师,有花生豆么儿?”,“老师,卖菜啊?”,“老师,我后背痒痒,你给俺挠一下”,全面谦虚的时候,就开始透着虚,谦就显的滑稽到不存在。
济南懒惰到不设防,陌生来访者可以在四个小时内体验济南。城市的窗口是出租车,济南的“窗户”大约是一年一擦洗,客人透过用手指捋出的小块透明来透视这个不大的老城。
济南充满了人气,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满街“老师”让你不孤独。“老师”们也在“拆”,各式书法在街道的两边,有的已经掉了颜色,有的油漆未干。
进出济南是个废脑筋的事情,来去不多的几趟火车,叫你无论如何也选不对合适的,开始理解孟良崮上士兵是如何的艰难,孔老师为啥费劲一辈子也惦记着周游。
济南的朋友很艰苦,但很热情。在马扎上完成了“填充”,济南的羊肉串有自己的销售特点,不必叫,不必点,十几个年龄不大的“老师”不断的端着各样烤好的带微小凸起的铁棍放到你面前的盘子里,或者几支、或者一把,具体情况视“老师”盘子里的多寡决定,最后,清点铁棍的数量来计算银两,嘬了半宿铁棍,大约四五百支,累到不想再说饿。
我只呆一天,只肯呆一天,坐上大巴,碾压着废纸,我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