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征马
征马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88
  • 关注人气:6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朝宋初宁陵、梁萧氏墓群石刻

(2014-01-31 22:15:26)
标签:

南朝石刻

刘裕

初宁陵

萧景墓

神道柱

分类: 吴越淮左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南朝陵墓石刻·南朝·江苏南京

http://s4/mw690/001qsLRvgy6GedaDDSb03&690
(萧恢墓石辟邪)

继东吴、东晋之后以建康为政治中心的宋齐梁陈四朝,由于政权更替不迭,更有是非成败转头空之感。但无论如何,这段时期南方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亦是人文荟萃,气象万千,也为后来江山重新一统奠定了基础。南朝时期战乱频仍,享国日短,即使在金陵帝王州,留存下来的遗迹也屈指可数。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遗梦鸟空啼。后人路过,只能充分发挥想象力来凭吊怀古。即使在金陵郊外的南朝帝王陵墓,也只剩下部分零星散落的石刻造像,在人世盛衰更替中幸存至今。虽残缺不堪,也还多少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气势和胸襟。

 http://s16/mw690/001qsLRvgy6GedeK9Ij2f&690
(黄昏中的萧景墓神道柱)

南朝陵墓石刻目前主要分布在南京、丹阳两地范围内,由于过于分散,保护难度较大,但仍采取原址保存的方法,其中少数石刻还特意采取了保护措施。只是游人路过这一带的村镇荒原,偶尔一两只神兽从身边擦肩而过,也能带来一点不期而遇的惊喜和感慨。一千多年过去,帝王陵墓早已不存,而石刻的神兽们则仍在为它们的主人站岗放哨。转瞬即逝和与世长存,就是这样强烈反差。

 http://s5/mw690/001qsLRvgy6GedhZsMs34&690
南朝陵墓石刻上承汉代风格,以浪漫主义的楚风为原型,多为S形曲线构造,天禄、辟邪、麒麟等神兽有的还插上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甚至与天界进行沟通。六朝时期虽佛教流行,然而汉代以来天人相通的神秘宗教意识仍有市场,特别是在帝王的头脑中。其中不乏哲学思辨的部分,也促成了六朝名士们的清谈之风。只是世易时移,南朝石刻总体而言缺乏汉朝石刻的粗朴大气,而更注重于细节雕琢和形象委婉。甚至在S造型上,有的也显出一些矫揉造作,如同那时清谈误国的氛围,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下丧失了进取心。

http://s6/mw690/001qsLRvgy6GedjatEx05&690南朝时代的开创者、宋武帝刘裕的初宁陵就在南京东郊的一处小镇上,如今只在楼前巷口留下一对残缺不全的石刻麒麟。这种与龙类似的瑞兽,自孔子作春秋以来就常被当做国运昌盛的象征,一直为帝王所喜。初宁陵的麒麟昂首提胸,张着大嘴,装出气势。头上一对龙角以高浮雕形式突出,造型粗犷不羁。麒麟身有彩凤双飞翼,便能翱翔于天,将主人的灵魂带到极乐世界。左侧一只的外形尚可,右侧一只略显生硬,且四腿已无。

http://s16/mw690/001qsLRvgy6GedkJ1uf0f&690

http://s7/mw690/001qsLRvgy6Gedl1jHof6&690
刘裕出身寒门,但他率领的北府兵,是当年徐州南下驻扎镇江的一只劲旅。在平定东晋内乱之后,他不惜孤注一掷,率师北伐,灭掉了南燕乃至后秦,攻入长安。这金戈铁马的英雄事迹,让后来一生北望中原的词人辛弃疾神往不已。然而令刘裕功亏一篑的是,相比北定中原,这位军阀将领更醉心于夺取东晋政权,自立为帝。在匆匆占领长安之后,刘裕率军历经难返建康夺权,而长安旋即被匈奴人占领,留守的幼子也成了牺牲品,收复失地之梦化为乌有。内耗的政权,始终缺乏生命力。看这对麒麟,真想“气吞万里如虎”,恐怕还是有点装腔作势。

http://s15/mw690/001qsLRvgy6GedmvGuG5e&690

相比宋初的武功,齐梁两代皇族就更加内敛,醉心于在清谈中促进佛学玄学思想交流。南京东郊栖霞山下埋葬着几位梁朝萧氏子弟,正是专心学术、礼贤下士、长于辞令的文官学者。世代贵胄的士族优越地位使得他们更优雅,更能享受精神文化生活。萧秀据说是一位文人,他的墓在甘家巷的一座小学门口,现留寸龟趺、碑刻、辟邪、神道柱等石刻,算是地面遗迹较多的一处墓葬,目前已用简易棚保护。石刻与小学共处,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文化的熏陶,也算是颇有用心。

http://s12/mw690/001qsLRvgy6GednW0UX4b&690


http://s9/mw690/001qsLRvgy6Gedoi4zK88&690
往西出甘家巷,街边公园中有萧恢、萧谵墓。此二人皆为梁武帝萧衍之弟,在梁朝混乱政局中发挥过一定作用。帝陵石刻多为有角的麒麟,而侯陵石刻则为无角的辟邪。其中萧恢墓有一对较完整的辟邪,昂首挺胸,S型曲线造型更雍容更有气势,一东一西,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当年王侯将相墓前守护神兽,如今也成为游人驻足、孩童嬉戏之地,才是真正就是王后镇墓兽,流落寻常巷陌间。

http://s13/mw690/001qsLRvgy6GedqjZqQ5c&690

相比之下,萧谵墓石刻较为残缺,虽名曰有东西俩辟邪,其实西辟邪只存后跨部,也就是一块残石而言。东辟邪身下还有两只小辟邪,类似汉阙的母子阙,或者这也是一只保护幼崽的辟邪妈妈。但她的嘴部也已残缺,面目模糊,但挺胸跨步的怒吼之姿不减。萧谵墓还有南朝石碑一通,字迹模糊,但确属早期书法原物。

http://s10/mw690/001qsLRvgy6GedrxckVc9&690

http://s11/mw690/001qsLRvgy6GedsjgJs4a&690
从甘家巷回南京市区的路上,便可望见田野里另有一尊辟邪以及神道柱,这就是著名的萧景墓石刻。辟邪也是体态肥硕,伸出的舌头更像狗儿,富有喜感。而神道柱则是南朝的代表性墓葬建筑,甚至成为南京城的标志。多年前在南京的友好城市日本名古屋街头看见这一标志,真是顿生亲切感。神道柱相传起源于上古时期君王门前的诽谤木,也是后世华表的前身,但其艺术造型和古希腊、古印度石刻有渊源。华表顶端有小兽一只,昂首望天。基座则是两只小兽相对蟠坐,风格古拙。神柱上部有一长方形柱额,上书“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23字,但却是反向刻写,如印刷活版,称为“反左书”。至于该书写缘由,或许是因为墓道石刻,反向书写是为了从墓中人的角度能看顺吧。

http://s8/mw690/001qsLRvgy6GedtG3BR97&690

南朝帝王陵墓石刻是汉唐之间帝陵石刻的一个特殊发展阶段,相比前后两个大气豪放的时代,南朝石刻显得娟秀文气,而这个分裂时代思想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机遇,有张扬,有颓废,在交融中丰富了华夏文明的进程。

http://s8/mw690/001qsLRvgy6Gedu56B1a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