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市岐山周公庙——周文化起源
我们离开宝鸡法门寺前行至宝鸡岐山周原的周公庙。下车就看到周公庙依山傍水、古木参天,东、西、北三面环山,满目的参天大树,丰润的绿色植被,秋天的景色尽收眼底。
陕西岐山周原,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对中华民族精神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奠定了其在全国乃至世界文化坐标上的至高地位。可谓是华夏在这里生根,周朝在这里肇基,周文化在这里启源。周公庙是为纪念我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周公姬旦而修建的,始建于唐代、后历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现存建筑大多数是清代建筑风格。
周公庙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城西北的凤凰山,即《诗经》记载的“凤凰明矣,于彼高岗”处。为唐高祖李渊为缅怀周公姬旦敕建,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周公庙存世古建筑30余座,整体建筑对称布局,殿宇雄伟,亭阁玲珑。周公庙内存有世碑与石刻,并有汉、唐、宋、元、明古木多株。
周公庙内供奉着周三公(周公、召公、姜太公)被誉为众神之长的姜子牙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岐山也作为《封神演义》历史神话小说的发源地。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是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军事、思想家,古代洛邑的缔造者、中国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助武王伐纣灭商、辅佐成王摄政、东征平定叛乱、营建洛邑并制礼作乐,使中国成为礼仪之邦。由于周公开创了千秋伟业,被后世奉为天下第一圣人——“元圣”。周公不仅提出并完善了宗法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度等典章制度,又制礼作乐,主张
“明德慎罚”,以“礼”治国,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功绩显赫,可谓立功立德又立言。
周公正殿是周公庙主殿,位于周公献殿之后,始创于唐武德年间,初名周公祠。
八卦亭创建于光绪二十三年。八卦亭为平面正方形,重檐阁亭,中顶悬挂八根,连为八角形,彩绘藻顶,装饰精美,为纪念周公作爻辞而建。
姜嫄殿创建于元代,为祭祀周部族始母姜嫄而建立。
后稷殿创修于明代,为纪念周部族先祖后稷而建。后稷,名弃,为其母姜嫄"履帝武敏歆"而生,生后几次被弃。得鸟兽保护,才得以收养,自小聪明,尧时被拜为农官,教民稼穑,后人尊他为稷神(五谷神)。硬山式,面阔三间,内塑有后稷坐像,右配祀太伯、仲雍、左配祀王季(季历)。
周公庙门前三棵千年侧柏。
太公殿,太公,我国兵法始祖,封神榜中他斩将封神,无所不能,现实的历史中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有着经天纬地之才,80岁出山为周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史记》中记载“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谋计居多”,牧野之战他缔造了中国军事上的传奇,兵法奇书《六韬》奠定了我国兵法书籍的基础。
p1
p8

p9

p10
p11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p28

p2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