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舌尖上的味道——竹间葫芦鸡

(2012-08-13 00:00:02)
标签:

葫芦鸡

美食

味道

拔丝红薯

西安饭庄

竹间

口碑

分类: 游记

              西安舌尖上的味道——竹间葫芦鸡
    我国的吃文化历史悠久,儒学家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圣人将“吃”列为人的第一本性和根本要求。“食不餍精,脍不餍细。”将吃饭列为了人生重要的享乐。几千年下来,老百姓的确已经以“吃”为天职和幸福了,妇孺皆知的“人生在世,吃穿二字。”如今在农村流行最广的对联中看出来,和“国泰民安””最为对应的就是“五谷丰登”或“风调雨顺”。把“吃”宣扬为人生的终极目的,“吃”不再是一种手段,不再是一种条件,不再是为了吃饱,而是变成目的,是一种在品尝中得到的美食享受,也是节假日家人亲朋小聚的一种方式。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不仅仅局限于温饱的层面,老百姓对吃也越来越讲究,寻常百姓的餐桌也是越来越讲究营养,讲究美食。每个地域,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都有自己招牌特色,古城西安更是小吃多多,五花八门。人们到西安旅游不仅仅是单一的游玩,而同等重要的就是品尝西安的美食。
   7月中旬和儿子闲转,不知觉间已过了中午的吃饭时间,快下午两点了,这午饭吃什么?回市中心去吃路远,西安的堵车更是有目共睹,儿子说:“我带你和老爸去农家乐,品尝竹间葫芦鸡”。秋云对吃是外行,只要卫生能填饱肚子就行,儿子开车七转八弯,从长安大学城向西再向南,可真是够偏僻,这里除了西安外院,周围没有什么居民区,也没有什么厂区,只见一个接一个的农家乐挂的招牌菜都是葫芦鸡。下了车心里还琢磨,如此交通不便的地方能有什么好的味道在其中呢?又如何如能有好的经济效益呢?儿子看我怀疑的神态,告诉我“你看看这里的大小车辆,再看这里的人,就知道这里的味道如何了”。
   儿子带我们到了一家“竹间葫芦鸡”的农家小院,这一进餐厅,进入你的视线是大厅摆着有几十张饭桌,桌桌客满,有的是一家人在这里小聚,也有朋友互相宴请,相当热闹,里边的条件很简陋,卫生环境一般,我们到这里已经是下午3点多了,食客依然多多,儿子说这是最有名的一家,他家的葫芦鸡做法是祖传的,我看环视周围的每张桌子上都点有葫芦鸡这道菜,此时心里感觉到,招牌菜是这家农家乐的特色了。我们也不例外,点了葫芦鸡,和几个特色菜。等那葫芦鸡端上来,果然是色好形美,看那盘中的葫芦鸡色泽“黄亮”,“香气扑鼻”,也不知道是饿了还是确实美味,入口“皮酥肉嫩”,“不油不腻,感觉味道赛过了星级饭店。我们点的一道菜还有拔丝红薯,这也是招牌菜,葫芦鸡和拔丝红薯这两道菜是桌桌必点,儿子说“葫芦鸡和拔丝红薯不管什么时候只管做,只有人等菜的份,没有菜等人的时候”。儿子还点了一道醋粉,那个酸和辣的劲呀,真是恰到好处!醋粉不是竹间家自己做的,是附近一个生产醋的厂家给送来的,加上自己调的汁,我第一次吃醋粉,味道真的是不错。其他的几道菜随自己的口味点的,味道一般,菜量很足,没吃完,感觉浪费了。
   自酿稠酒,这也是西安特色,我们没喝,儿子开车怕醉驾我们就没点。下一次有机会在品尝吧?
   回程的路上,我在想,如今社会很少有人说好酒不怕巷子深了,而竹间葫芦鸡这家农家乐所处的偏僻位置,虽然周边道路修的很好,但不通公交、没有任何可赏的山水景色,人车罕至的环境,并不是经营餐饮店的良好选择。可是这已到了下午的3点多,早已过了午饭的时间,这里依然是食客满堂,一拨人走了又来了一拨,车多人多还需要等桌位,一是这里比较经济实惠,二是确实名声远播,到这里品美食,没有公交车,大多是都是私家车,一家人小坐的场景倒也是其乐融融啊!美食就是这样,不在于广告打了多少,关键是食客的口碑,正是口口相传,不怕巷子深,就怕没口碑。
   不仅如此这里的农家乐一个挨着一个,而且挂的招牌呢又都是葫芦鸡,儿子边吃边介绍说:“这都是竹间葫芦鸡带动了附近一堆农家美食店的开业”。不得不让人感叹,竹间店确实有魅力,有一定的影响力。
   葫芦鸡是西安的传统名菜,是老字号西安饭庄的当家菜品,1988年,获商业部优质食品“金鼎奖”。其选料是西安城南三爻村的“倭倭鸡”,这种鸡饲养一年,净重1000克左右,肉质鲜嫩。制作时经过清煮、笼蒸、油炸三道工序,成品以皮酥肉嫩、香烂味醇而著称,被誉为“长安第一味”。竹间饭店所用的葫芦鸡,不可能都是西安城南三爻村的“倭倭鸡”?
   竹间葫芦鸡,单品这竹间二字,我感觉这是一个很有品味的名字,这家老板一定是一位很文化,很有品味的文化人。听到这里儿子笑了,随之告诉我,“其实,老板姓简,上下拆分,故曰竹间。这附近村子有很多人姓简”。不过这老板以前确实是西安饭庄的大厨。退休后回到老家开的小馆。名声的效应不可小视。
正是身处农家乐,老板自创了自己的传奇,食客或猎奇,或品味,或因经济实惠,各有所需吧?

    西安葫芦鸡的历史
    据《西阳杂俎》记载:葫芦鸡创始于唐札部尚书韦涉的家厨。韦陟穷奢极欲,对膳食极为讲究,命家厨烹制酥嫩的鸡肉。第一个厨师采用先煮后油炸,韦陟尝后,嫌肉质太老,命家丁将这个厨师鞭打五十致死;第二个厨师采用先煮后蒸,再油炸的方法,鸡虽酥嫩,但鸡肉脱骨成碎块,韦陟嫌不成形,便将这个厨师活活打死;第三个厨师吸取前二者的经验教训,把鸡捆扎起来,而后烹制形如葫芦,香醇酥嫩,颇得韦陟赏识。后来人们就把这样烹制的鸡称为“葫芦鸡”,一直流传至今。
   好了不多说了,上传几张手机拍的照片,拍的不是很好,朋友随便欣赏。

西安舌尖上的味道——竹间葫芦鸡

                       偏僻的路段不堵车
西安舌尖上的味道——竹间葫芦鸡

                           都是私家车到访
西安舌尖上的味道——竹间葫芦鸡

西安舌尖上的味道——竹间葫芦鸡

西安舌尖上的味道——竹间葫芦鸡

                 大部分都是一家人

西安舌尖上的味道——竹间葫芦鸡

                           桌桌客满,来晚了需要等位置。

西安舌尖上的味道——竹间葫芦鸡

                      大众的价位老百姓的最爱                 
西安舌尖上的味道——竹间葫芦鸡

西安舌尖上的味道——竹间葫芦鸡

                葫芦鸡和拔丝红薯这两道菜是桌桌必点
西安舌尖上的味道——竹间葫芦鸡
                醋粉酸和辣的劲呀,真是恰到好处!

           西安舌尖上的味道——竹间葫芦鸡
              自酿稠酒,我们没点在别的餐桌拍的。

西安舌尖上的味道——竹间葫芦鸡

西安舌尖上的味道——竹间葫芦鸡

西安舌尖上的味道——竹间葫芦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