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之最(一)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2012年是洛阳市第30届牡丹花会,牡丹盛开的季节里,花城洛阳可谓是满城牡朵,争奇斗艳,满目花儿迎接八方宾朋。国色天香,花城的骄傲。
最早记载牡丹的著作是成书于东汉的(公元2世纪)《神农本草经》,也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有人认为是神农所作,故在“本草经”前加“神农”两个字,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经》。一般认为这是托名于神农,而并非神农所作,也不是出自一人之手,而是集体创作。总结了汉以前用药经验,共载有365种药,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而“牡丹”一词,就赫然出现在这本书中,列在“植物药”类别中。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由此我们知道:雍容华贵的牡丹,最早出现时是“中药”。
最早把牡丹引进洛阳的是隋炀帝。
据南宋学者王应麟的《海山记》(简称《海记》),隋炀帝杨广,于公元604年营建东都,大力建造西苑,种植奇花异木。全国各地不得不往洛阳进献花木。易州(今河北易县)进献的一批花木中,有20箱牡丹,品种有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等。
最早栽种牡丹的皇家园林是洛阳“西苑”(公元6世纪)
牡丹原为野生花木,后进入园林由人工培植,并成为观赏花木,是因为隋炀帝营建东都、建造西苑。当时易州进献的这20箱牡丹进入洛阳后,没有在宫廷展览,而是直接进了皇家园林——西苑。牡丹入西苑,牡丹进入洛阳后,没有在宫廷展览,而是直接进了皇家园林——西苑。当时的西苑绵延200里,花木初植入,布局和栽培还是野生化,没有嫁接和繁育。使野外生长的牡丹有了一个“家”。牡丹入西苑,标志着中国牡丹由野生阶段过渡到园林种植。
最早的牡丹传说是“武则天贬牡丹”(明)
在洛阳,武则天贬牡丹的故事家喻户晓:一年腊月天,女皇武则天在暖阁饮酒赏雪,武则天要到群芳圃和上林苑赏花。并写了手谕: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太监拿着这道手谕,报知花神,到上林苑张挂起来。次日清晨,上林苑竟然百花齐放,一片绚烂。武则天大喜,带领太平公主、上官婉儿等一起赏花。但令她失望的是所有的花都开了,唯独牡丹不开花。她立即下令将牡丹从长安贬到了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了洛阳得了洛阳的地气,次年开放时花形硕大,彩辉四溢,比在长安生长得更好!这下更加激怒了武则天,她立即命令放火将牡丹花烧死。一阵烈火以后,牡丹花不仅没有死亡,而且还开放得更加鲜艳了。因此,牡丹被人们称为“焦骨牡丹”。
自此,天下牡丹以洛阳为最盛,到了宋代就“洛阳牡丹甲天下”了。这个故事传说,最早传自民间。到了清代,李汝珍把其收进小说《镜花缘》。
最早定牡丹为“国花”的是慈禧太后。
慈禧一生最喜欢两种花,一种是兰花,一种是牡丹。喜欢兰花,是因她小名“兰儿”,所以她的便服上常绣兰花。喜欢牡丹,是因牡丹富丽堂皇,雍容华贵,所以她经常画牡丹。1904年,她画过一幅《牡丹图》,画面三朵牡丹,分为红、紫、绿三色,钤有“慈禧皇太后之宝”大印。作画时间为“光绪甲辰孟夏”。
慈禧太后在1903年也就是她69岁的时候,把牡丹定为“国花”,并于颐和园仁寿殿建了“国花台”(牡丹台)。
最爱与牡丹媲美的是杨贵妃
杨贵妃最爱牡丹,也最爱与牡丹媲美。所以李白的《清平调》三首,都把她和牡丹放在一起写。据《杨太真外传》载:开元初年,唐玄宗、杨贵妃在沉香亭前观赏“娇容三变”,这种牡丹是神品,初开为绿色,盛开成粉色,最后变为粉白色。而玄宗和杨贵妃欣赏的“娇容三变”据说更神,可一日三变,早上一种颜色,中午一种颜色,晚上又变一种颜色。
有一年唐玄宗与嫔妃们赏花,著名歌唱家李龟年手捧檀板,站在牡丹花和乐队前面“将歌之”,但当他刚要开口歌唱时,玄宗突然说:“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意思是说:今天欣赏这么名贵的花,又对着这么美丽的妃子,怎么能用以往的旧歌词呢?遂命李龟年去宣李白来见。
李白来到现沉香亭,明白是让他填写新词之后,就一边欣赏着牡丹花,一边看着杨贵妃,援笔在手,一挥而就,写了三首《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
这三首诗有那么多字,中心词却只有一个字:美。第一首,是写杨贵妃比牡丹还美,美得就像群玉山头王母娘娘身边的仙女。第二首,写杨贵妃之美不仅赛过牡丹,还赛过汉代著名美女赵飞燕。第三首,写牡丹与贵妃相互辉映,常使玄宗看不够,还是最美。
在这次赏花音乐会上,唐玄宗亲自抚琴伴奏,杨贵妃亲自伴舞,盛唐首席诗人李白填词,大唐首席音乐家李龟年主唱,还有宫廷乐队小合唱组进行伴唱,加上著名洛阳花师宋单父在现场一一介绍牡丹花名,真可谓一场最高档的赏花音乐会。
牡丹雍容华贵艳丽多姿。花开时节多少历史的传说与之比美,据说这次赏花音乐花之后,玄宗也爱上了牡丹花,每年来洛阳赏花,杨贵妃为讨皇上欢心,提出要与牡丹比美。她事先选好了地点,暗中派人将那里的牡丹连根拔起。中午时分,杨贵妃站在牡丹花丛中,让暮春的太阳照着她和牡丹花,慢慢地牡丹都蔫了,而她的脸庞被阳光一照,更加红润美丽动人,玄宗直呼:我的贵妃真比牡丹还美!
最早的牡丹专著是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北宋)
欧阳修于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考中进士,次年便来到洛阳,担任西京留守推官。他在洛阳工作3年,发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于是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种植技术、品种、花期以及赏花习俗等一一记录下来,写了《洛阳牡丹记》一书,包括花品序》、《花释名》、《风俗记》三部分,这是我国第一部具有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