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告子:“生之谓性”、“食色性也”、“性无善,无不善也”

(2011-12-19 13:32:52)
标签:

告子

食色性也

生之谓性

性无善无不善

哲学

杂谈

分类: 【語言文化】

北京,2011.12.19(一)

 

认同告子的观点!原来,食色性也,是告子提出的!

 

 

—————— 引用开始 ——————

 

告子,中国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生平事迹不详。他曾与墨子辩论政治问题,与孟子辩论人性问题。《墨子·公孟篇》和《孟子》中的《公孙丑》、《告子》等篇保存了他的某些言论片断。后世对告子的了解,主要通过《孟子》书中有关告子言论的记载。告子持性无善恶的主张。他说:生之谓性食色性也性无善,无不善也。又说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告子上》)。  

 

http://s16/middle/4de82e9atb46b5986077f&690



他认为,人性就是生来具有的饮食男女的自然本能,社会道德的善恶属性是后来才有的。在先秦人性论中,把人性归结为自然本能的,还有老子庄子荀子。荀子认为,自然本能的人性是恶的,必须用道德来改造。老子和庄子则认为,只有这种人性才合乎自然,用道德来改造就违反了自然。告子和他们不同,既不认为人性是恶的,也不反对用道德来改造。他着重说明道德并非天赋,而是后天人为的结果。他把人性比做杞柳,把道德比作杯盘,认为人性可以纳入道德规范中来,如同人们可以用杞柳来制作杯盘一样。告子关于道德起源的看法,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但他把人性归结为与动物类似的自然本能,依然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

 

—————— 引用结束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