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明清小说工具书中国知网 |
就文史之学而言,目录、板本、校勘学乃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而如果在目录、板本方面懵无所知,校勘也无从谈起。所以,比较起来,目录、板本学又是基础的基础。一般说来,我们要研究某一门学问,必须对与此相关的目录、板本有较多的了解;即使要研究古代的某一部著作,也是如此。但是,在随便拿起一部书就可写一篇论文、把别人已经出版过的几种著作拼凑在一起就可炮制出一部新的著作的场合,当然就什么目录、板本之学都不需要了。由此言之,对目录、板本、校勘之学是否重视,其实是牵涉到学风如何的大问题。孙楷第先生的著作未能获得应有的重视,首先恐就与此有关。
再从中国小说史的研究来说。要写一部有创见的、高水平的中国小说史,必须先有一份较具规模的小说书目。但鲁迅先生在写《中国小说史略》之前就没有这样的现成书目,他只能自己去搜集材料,加以考订;这是非常艰苦的工作。例如,为了写“唐代小说”这一部分,他只能到《太平广记》等书中去一一搜辑①;这是多大的工夫!等到《中国小说史略》写成,至少在他脑子中已有了一份必要的小说书目。细心的读者也可从《中国小说史略》中钩稽而得。但如果仅仅是依靠这样的书目来研究中国小说史,那就只能在《中国小说史略》的范围内拾遗补阙、纠讹加深,在总体上不能逾越其范围。如要有所突破,仍然得再做一次从头收集资料的工作、编制一份相应的书目,也就是再吃一番鲁迅先生所吃过的苦头。幸而在这之后孙楷第先生撰写了《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这才为中国小说史的进一步研究——无论是重写小说史抑或对某一部古代小说作深入的探讨——提供了必要的前期准备。后来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者多受其赐;我自己就是如此。虽然只做过少数几部古代小说的研究,但每做一项,都得先查阅一下孙先生的这部《书目》。然而,我们在享受这种便利之时,往往已经感受不到这种便利之可贵,甚至已经感受不到这是便利了,当然更不会去想如果没有这一《书目》我们会遇到怎样的麻烦。我想,这也就是孙楷第先生的工作的重要意义难免会受到忽视的另一个原因。
当然,就小说史的研究来说,如在书目之外还有每一部书的提要,那是更为理想的事。孙楷第先生也已考虑到这一点,所以他又有《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之作,凡在该书中被著录的书目都附有提要。这些提要虽不免偶有疏忽(这是因为他在东京看书的时间相当短促而造成的),但却都是精品;令后人赞叹、感激。
所以,孙楷第先生既是中国通俗小说的目录、板本之学的开创者,也是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不过,无论是《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还是《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都已是好几十年以前的著作了。现代的学者有义务在孙楷第先生已有成就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发展。实际上,国内外也都有学者在作这样的努力(日本的大塚秀高先生就是很突出的一位);这是值得高兴的事。而张兵先生主编的这部大著也正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而且是很有特色的一种。
我想,这部书至少做了三项很有益的工作。
首先,是提供了一份中国古代小说的基本书目。
中国古代的小说数量极多。就一般读者来说固然没有必要全部看完,就是小说史研究者——包括鲁迅先生在内——是否曾全都看过也是问题。张兵先生此书选了500种古代小说加以介绍,这对一般读者固已绰绰有余,研究者如能将它们全都看一遍,也已不能算是寡识了。当然,开书目是吃力不讨好的事,由于见仁见智的不同,在书目的选择、数量的多寡上总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批评;但把这作为一种基本书目,通过所作的提要介绍其概况,使人们对它们有所了解,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其次,是为这500种小说作了较为细致的提要。
在这里首先要提出的问题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已编了规模浩大的《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还有没有必要再为古代的中国小说作提要呢?我想是有必要的。因为提要不但可以有不同的写法,而且对同一部小说也可以意见不同。举例言之,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出《古本小说集成》的每一种卷首都有提要,其中就有若干是与《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意见不同的。所以,再增加一种提要只有好处,没有害处。何况此书的提要,既可引起一般读者的兴趣,对研究者也不乏参考价值;作者是颇费了心力的。
最后,为这些书提供了书影。
我想,这也是此书的鲜明特色之一。因为这类书影不仅可作为书籍的插图而增加读者的兴味,而且对研究者也可能有其价值。举例言之,今年的《明清小说研究》第2期上发表了文革红的《天花藏主人非嘉兴徐震考》,不仅纠正了天花藏主人为嘉兴徐震的旧说,而且考出了清初所出的天花藏主人批评的才子佳人小说的出版地是在苏州;而其所依据的主要是《启祯野乘二集》的扉页书影。
总之,我认为张兵先生主编的这部书,是一部颇有新意的著作;我很高兴看到它的出版,更希望它能受到读者的欢迎。
章培恒
凡例
继唐诗、宋词、元曲之后,明清时期小说蔚为大观,内容广泛,风格各异,花团锦簇,多姿多彩。然而在这浩如烟海的明清小说中,由于藏处分散,版本复杂,而且私家庋藏颇多,想要一一经眼寓目,实非易事。本辞典从数量众多的明清小说中精心编选出500种,遍及公私庋藏,囊括各种流派,上启明洪武元年(1368),下迄清末1911年阴历辛亥年底,体现了明清小说的基本风貌。某些成书于明代的话本(或拟话本)小说集中所收的单篇小说属于宋元时期的作品,亦酌情予以收入,如《六十家小说》之类;举凡作于清宣统三年(1911)以前,即使在民国时期最后完成、刊行的作品,亦予以收入,如《带印奇冤郭公传》之类。明清小说中的各类题材,如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鬼怪、世情、侠义公案、讽谕、狭邪、谴责小说等;各种文体,如白话长篇、白话短篇、文言笔记等,均选择其主要作品予以收入。其中在明清小说中占有相当篇幅的艳情小说,是世情小说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小说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反映明清小说的多姿多彩,本辞典亦适量予以收入。本辞典所收的每部小说均交代版本流传情况,撰写故事情节梗概,意在使众多明清小说爱好者了解明清小说的整体面貌,熟悉明清小说的风格特征。本书既可作为古典文学研究人员的检索工具书,又可供普通读者阅读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