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高频实词(下)
(2024-11-20 09:54:14)
标签:
美食素质高考备考 |
分类: 古今汉语 |
文言文高频实词(下)
陈晓云辑
六、官员调动升迁的相关字词
1.表示授予、提升: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推荐,任以官职。
荐、举、引:由地方或某官员向中央推荐,任以官职。
简、铨(是根据资格条件选授官职的意思):选拔。
起:起用,起家就是起于家,在家里受征召任以官职。
拜、除、授:任命,授以官职。
擢、拔:提升;
主、秉、典:主管;后面带的经常是管理的职责。
知、守,尹:主管,主持。后多跟地点,知某州、守某郡、就是做某州(郡)的长官,如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尹京,即做京城的长官。
2.表示降职、罢免:
贬:降职。
左迁:降职(但“累迁”多是升职)。
谪:被流放或被贬职。
罢、免、黜、废:免官,废弃不用。
放:驱逐,流放。
出:离开京城,外调(古人以入京任官为荣)。
3.表示调动: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如:迁东郡太守。(《汉书·王尊传》)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调动官职。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补:补充空缺官职。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4.表示兼职:
兼:兼任。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同时掌管、兼任较低的官职。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判:高位兼低职。除镇安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5.表示代理,暂时担任:
署:代理官职。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后汉书·范雎传》)
权:唐代以来称暂代官职。改江陵法曹(参)军,入为权知国子博士,……权知三年,改真博士。(李翱《李文公集·韩吏部行状》)
摄、行或行走。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七、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如(到、往)
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僭(jiàn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阪(山坡)
狱(官司、案件、监牢)
与(赞扬)
勤(辛劳)
树(种植)
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
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令(美好、县令)
延(延请)
雅(平时)
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
竟(结束、完)
寻(不久)
造(造访、到)
弑(子杀父、臣杀君)
容(宽容、或许、许可)
还有一些相关的“高频词”虽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也要给予关注。这些词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例如: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主:掌管。轩辕之时,史有仓颉,主文之职。(《文心雕龙·史传》)
与诉讼和刑罚有关的词语有“案(追究查办)、狱具(判罪定案)、系狱、收、牵累、录(逮捕)、执、大辟、坐、诛、族灭、贷”等。
中国古代深受儒教影响的士子认为“不仕无义”,相当多的知识分子都可能千方百计去求官。隋以后,还可参加科考得官。这一部分“高频词”有“干、干谒、中第、及第、落第”等。
在中国,“以孝治天下”源远流长。“孝”有时往往凌驾于“忠”之上。表现在替父母守孝一事上正是如此。不管你多么留恋那个职位,也不管这官有多大,遇父母丧,必须弃职守孝。所以,“丁艰”“丁忧”屡屡出现于正史之中。
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出仕,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
官员年老体衰,也要离休或是病退,由自己提出,叫“乞身”“乞骸”“乞骸骨”。
对人物品评的词,如“勤于吏治,恭而近礼”、“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好直谏,守节死义”中的“勤、恭、苟合(苟且附合,曲意逢迎)、守节”之类。这类词关系到对文段的准确到位的理解。从而直接影响对文言文分析、概括一题的解答。
文言文高频实词blog.sina.com.cn 2022-12-18 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