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怎么是“寒冬”
(2022-11-18 09:14:17)
标签:
美食语言较真纠错 |
分类: 咬文嚼字 |
《环球人物》2010年第29期准时出版了。该刊可读性很强,但语言文字方面恕笔者直言,似感有些不妥,兹举一例写在下面。
袁记者写道:
先从语法方面看。“今年是‘千年一遇’的寒冬。”此句语病在主语和宾语不能搭配。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和宾语是不直接发生联系的,但是当句子的谓语由判断动词“是”充当时,主语和宾语就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关键是主宾的关系要协调。让我们来分析“今年是‘千年一遇’的寒冬”这个句子的主宾关系。“今年”,时间名词,作主语,谓语由判断动词“是”充当,宾语部分的中心词是“寒冬”。由此可见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今年是寒冬”。从时间的角度看,“今年”表明的是一年的时间,而“寒冬”却是一年之中寒冷的冬天。如此说来主宾就不协调了。我们能不能说“今年是暖春”,“今年是炎夏”,“今年是凉爽之秋”?,显然不能。如果说“今冬是‘千年一遇’的寒冬”,就会手到病除。
再从逻辑方面看。形式逻辑的常识告诉我们: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人们所使用的概念或判断必须保持同一个确定的含义,不得任意变更。 否则就会犯“偷换概念”“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今年是‘千年一遇’的寒冬。”此句表达的是单称的直言肯定判断。此判断的主项“今年”和谓项“‘千年一遇’的寒冬”以系词“是”来联结。也从时间的角度讲,主项的“今年”表达的是“年”,而谓项的“‘千年一遇’的寒冬”表达的是“冬”。由此可见,该判断的主项和谓项所表达的概念,就未能保持同一个确定的含义,也即未能保持同一,此谓之“偷换概念”或“转移论题”,直接违背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的同一律。
陈晓云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淮南市
邮编:232063
电话:13155455919
Q Q:
电邮:
sutang79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