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颖而出”释义商榷
(2022-09-29 09:03:47)
标签:
美食文化语言较真 |
分类: 古今汉语 |
“脱颖而出”释义商榷
陈晓云
《汉语大词典》“脱颖而出”的释义为:“比喻有的才能者的才能终能显露出来。”(第六卷第1302页)笔者以为这一释义值得商榷。
《汉语大词典》强调“脱颖而出”“显露出来”的是“有才能者的才能”,中心语为“才能”,而其书证并非如此。该条目书证有四:
《孽海花》第十三回“且说潘尚书本是名流宗匠,文学斗山,这日得了总裁之命,夹袋中许多人物,可以脱颖而出欢喜自不待言。”
老舍《四世同堂》七:“说不定哪一天他就会脱颖而出,变成个英雄。”
孙华炳《重赏之下》二:“朱金宝有囊中之锥,就要脱颖而出了。”
《解放日报》1985.6.26:“人才的成长需要机会,人才的脱颖而出更需要机会。”
其中“脱颖而出”的《孽海花》是“夹袋中许多人物”,《四世同堂》是他,《重赏之下》是“朱金宝”,《解放日报》是“人才”,都是有才能的人,而不是才能。
可见《汉语大词典》“脱颖而出”的释义和书证不相符合。
笔者认为《汉语大词典》应调整“脱颖而出”的释义,同时补充其本义。建议改为:颖:物之尖端。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终能显露出来。
刊于《咬文嚼字》杂志2022年第5期
责任编辑:朱恺迪
发稿编辑:戚新蕾
[原稿]《汉语大词典》“脱颖而出”之注商榷
陈晓云
《汉语大词典》注:
【脱颖而出】比喻有才能者的才能终能显露出来。《孽海花》第十三回“且说潘尚书本是名流宗匠,文学斗山,这日得了总裁之命,夹袋中许多人物,可以脱颖而出欢喜自不待言。”老舍《四世同堂》七:“说不定哪一天他就会脱颖而出,变成个英雄。”孙华炳《重赏之下》二:“朱金宝有囊中之锥,就要脱颖而出了。”《解放日报》1985.6.26:“人才的成长需要机会,人才的脱颖而出更需要机会。”(第六卷第1302页)
愚以为语文辞书对词语的注释,其体例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释语,第二层次是书证。释语和书证之间的关系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在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是这样。
但也有特殊的情况。正如上引《汉语大词典》对“脱颖而出”的注释一样,其释语和书证之间的关系,就不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
下面让我们先看,释语的主语部分的中心词应该是“才能”,谓语部分的中心语应该是“显露”。现在若问:“有才能者”脱颖而出呢,还是“才能”脱颖而出呢?根据释语原文,回答应该是”才能”,而不是“有才能者”。
接下来我们看书证这个层次。《孽海花》的句子中是“夹袋中许多人物”,可以脱颖而出。老舍《四世同堂》的句子中是“他”会脱颖而出。孙华炳《重赏之下》的句子中是“朱金宝”要脱颖而出。《解放日报》句子中的是“人才”的脱颖而出。
由上可知,书证四个语例的共同点:脱颖而出的是具体的人,而不是才能。由此证明《汉语大词典》“脱颖而出”之注的释语和书证不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其释语不能被书证证明。建议编著者将释语改为:颖:尖子。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本领终能全部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