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秋”也有“三年”义

(2022-09-09 09:11:55)
标签:

美食

基础

探索

较真

分类: 古今汉语

 

 

            “三秋”也有“三”义

           ——向《汉语大词典》编著者进一言

             

                              陈晓云

 

《汉语大词典》注三秋的全文如下:

【三秋】谓九个月。一秋三月,三秋为九月。《·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孔颖达 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一说指三年。见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以小名代大名例》。 晋 陆机 《挽歌》之一:三秋犹足收,万世安可思! 宋 李弥逊 《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词: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燕山外史》卷二:室邇人遐,每切三秋之感。指秋季。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合称三秋。 陶潜 《闲情赋》: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於三秋。《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四境无虞,三秋式稔。 李善 注:秋有三月,故曰三秋。 宋 柳永 《望海潮》词:重湖迭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清 纳兰性德 《与顾梁汾书》:天清气朗,时值三秋。指秋季的第三月,即农历九月。 北周 庾信 《至仁山铭》:三秋云薄,九日寒新。唐白行简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诗: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秋收、秋耕、秋种的统称。                                            (《汉语大词典》第一卷第215页)

    读过上引的释文之后,诸君看,显然少了一个义项:三年。让我们先由以下工具书得到佐证。

  1.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注三秋的第2义项:三个秋季,指代三年。李白《江夏行》: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见该书第1346)

    2.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注三秋的第第2义项:<<font face="宋体">书>指三年。(第6版   1117页)

3.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三秋2义项:三年。詩經王風采葛:「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4.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注“如隔三秋”:好像經過了三年一樣。形容盼望的殷切。清平山堂話本·戒指兒記:「數日不見,如隔三秋。」

古汉语中的语例也比比皆是。例如::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宝玉道:嗳呀,了不得!我今儿不是被老爷叫了念书去了么,心上倒像没有和你们见面的日子了。好容易熬了一天,这会子瞧见你们,竟如死而复生的一样,真真古人说一日三秋,这话再不错的。(《红楼梦》第八十二回)

   一日三秋,不足为喻。(梁·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

   成语中有一日三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等。

   综上所述,海峡两岸颇具权威的工具书注三秋都有三年的义项,并有相对应的书证。古汉语中又有诸多的语例相印证。由此可以确认三秋有三年义。《汉语大词典》的编著者于再版前是否可以予以补苴。(发表时略有删节)

 

刊于《语文报·高中教研版》2022.7

文字编辑:王四平

阅读版主持:刘玉

 

 陈晓云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淮南市三和镇壹代城14-2-904

邮编:232063

电话:13155455919

Q Q:  631377934

电邮:  631377934@qq.com

       sutang790@163.com

       sutang790@126.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