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侯列传》阅读训练
(2022-07-31 08:39:21)
标签:
美食基础素质应试训练 |
分类: 文言文阅读训练 |
《平津侯列传》阅读训练
安徽淮南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建元元年,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卻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
(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节)
A.常称人主病不广大
B.食不重肉
C.虽详与善
D.故人、所善宾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 1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 1而又缘饰以儒术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C.
D 1诸尝与弘有卻者2吾与汝毕力平险
3.下列全能说明公孙弘受天子赏识的原因的一组是 (
为人恢奇多闻
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
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
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A.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公孙弘小时候家里很穷,到中年才开始做学问,60岁还仕途不顺,属大器晚成之人。
B.公孙弘自己生活很节俭,但对人却很大方,将自己的俸禄全都供给别人,家里没什么余财。
C.公孙弘不敢在朝廷与皇上争辩,曾经因顺从皇上的意图而背弃与大臣们的约定,而遭到汲黯的指责。
D.
5.将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原句:征以贤良为博士。
译文:
2原句: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译文:
参考答案
1 A(弊病)2
D(A1副词,才;2第二人称代词,你。
参考译文
丞相公孙弘是齐地菑川国薛县人,字季。他家里穷,直到四十多岁,才学习《春秋》及各家解释《春秋》的著作。武帝建元元年,公孙弘已经六十岁,他以贤良的身份被征召入京,当了博士。
公孙弘为人雄伟奇异,见闻广博,经常说人主的毛病是心胸不广大,人臣的毛病是不节俭。公孙弘盖布被,吃饭时不吃两种以上的肉菜。他每次上朝同大家议论政事,总是先开头陈述种种事情,让皇上自己去选择,不肯当面驳斥和在朝廷上争论。于是皇上观察他,发现他的品行忠厚,善于言谈,熟悉文书法令和官场事务,而且还能用儒学观点加以文饰,皇上非常喜欢他。在两年之内,他便官至左内史。他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的问题,但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约定,而顺从皇上的意旨。汲黯在朝廷上责备公孙弘说:“齐地之人多半都欺诈而无真情,他开始时同我们一起提出这个建议,现在全都违背了,不忠诚。”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诚,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诚。”皇上赞同公孙弘的说法。皇上身边的受宠之臣每每诋毁公孙弘,但皇上却越发厚待公孙弘。
汲黯说:“公孙弘处于三公的地位,俸禄很多,但却盖布被,这是欺诈。”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有这样的事。九卿中与我好的人没有超过汲黯的了,但他今天在朝廷上诘难我,确实说中了我的毛病。再说没有汲黯的忠诚,陛下怎能听到这些话呢!”武帝认为公孙弘谦让有礼,越发厚待他,终于让公孙弘当了丞相,爵封为平津侯。
公孙弘为人猜疑忌恨,外表宽宏大量,内心却城府很深。那些曾经同公孙弘有仇怨的人,公孙弘虽然表面与他们相处很好,但暗中却加祸于人予以报复。杀死主父偃,把董仲舒改派到胶西国当相的事,都是公孙弘的坏主意。他每顿饭只吃一个肉菜和脱壳的粗米饭,老朋友和他相好的门客,都靠他供给衣食,公孙弘的俸禄都用来供给他们,家中没有余财。士人也都因此认为他贤明。
陈晓云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淮南市
田东水厂路皖纸东苑17-2-1
邮编:232007
电话:0554-2135543
Q Q:
sutang790@163.com
sutang79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