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组具有检测实效的古诗文好题

(2022-04-15 09:44:31)
标签:

语言

积累

记忆

高考

总结

分类: 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组具有检测实效的古诗文好题

 

陈晓云

 

近读《2018年上海春考语文古诗文试题(附答案)》从总体上看,是一套好试题,尤其是第(三)(四)(五)各题,构成一组具有检测实效的古诗文好题。与全国卷相对应的部分比较,之所以称其为好题,理由如次。

1.赋分较高。虽然篇幅稍大了一点,但分值竟达到39,较全国卷多了10

2.考点较多。古诗题多了诗的体裁、诗的写作风格的评价的考测(第1213题);古文实词的语境义的考测(第1516);对文意分析和概括能力的考测(第1920题);常见文言虚词的考测(第21题);对文言句子的理解能力的考测(第2122题)对文段中的关键词(基本概念)理解能力的考测(第23题);;由因溯果能力的考测(第24题)对选文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理解和概括能力的考测(第25题)。

3.多样的古文体裁

选文的体载避免单一的史书,除了《晋书》列传第五十八外,又有散文《善最堂卷后,散文又能避开古文八大家,从而让考生领略多种的古文样式。

4.多元的思想意义

从两篇选文中,考生可以正确理解天性仁孝,了解古人宽厚慷慨自尊清高的性格特点,以古人铭文自警成德而不炫耀为荣,真正理解必须名实一致的至理名言,多侧面地接受古代传统道德文化教育。

5.浅易的古代语言

两篇选文的语言,基本上符合“考纲”“浅易”的要求。选文中大多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以及句式。偶有生僻的字词,命题专家也采用文下注的方法,予以疏通。如《善最堂卷后 中的第段的“善最”,是个陌生的典故,是阅读的障碍,考生实在是不能理解的。由于文后作了详细的注释,因此不会影响考生作题。第15、16两小题中加点实词的语境义虽不太常用,但是考生结合语境予以推断,解题是不成问题的。断句题的难度低于全国卷。

6.多测的文言词句

这道好题由于选用两个短篇作为考试材料,相比较而言可以根据词语和句式的特点,命题比较灵活,可根据命题意图,拓宽测试面,增多测试点,可谓独具匠心。具体表现是:

关于词语

命题中需要翻译的句子虞以密迩黄河,去海微近,将申前志,欣然就职 考测了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如”、“去海就职等和常见的虚词,如“以”、“”等。单音的实词,往往是一词多义。如“申”在古汉语中有 束身申张表明表达告诫 昭雪地支的第九位 、施用等义项,但它在原文中是“实现”的意思。“志”在古汉语中有志气记事的文章心情 神志记载记录记忆标记记号等义项,但是它在原文中是“愿望”的意思。有的词语翻译时还需要用到词类活用的知识。如:本是形容词,意思是“近”。可在原句中义为“靠近”。此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有的词古今形同义异,例如“去”,在现代汉语中,是“来去“去”,表趋向,可是在原文中是距离的意思。以上考点,对于一般考生来说,都不是陌生的。

关于句式

18题的翻译题,原文有省略,“虞以密迩黄河”中的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代指武城县。此题对中等偏下的考生来说可能有问题的,但是对中等偏上的考生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他们会溯流而上,由上文找出省略的宾语——武城。再者,在高中学习阶段,介宾结构省略宾语的也不乏其例,例如:(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2)欲呼张良与( )俱去。(《鸿门宴》)

由上分析和阐述可知,这组好题赋分较高,选文体裁不单一,思想意义多元化,选文语言浅易,对文言知识的考测点多侧面,覆盖面大。当然这组好题的匠心独运之处,笔者尚未一览无余。

 

附:(仅供编辑参考)2018年上海春考语文古诗文试题(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8分)

少年行      王昌龄

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
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
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12.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

A.律诗    B近体诗    C古体诗    D曲子词

13.下列对本作品风格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沉郁顿挫B.刚健豪迈C.平淡自然D。遒劲高古

14.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少年形象,加以赏析(5分)。

 

()阅读下文,完成1520题。(18分)

桑虞,字子深。父冲,有深识远量。河间王顒执权,引为司马。冲知顒必败就职一旬便称疾求退。虞仁孝至天至,年十四丧父,毁瘠过礼,日以来百粒用糁藜藿,其姊谕之曰:“汝毁瘠如此,必至灭性,天性不孝,宜自抑割。”虞曰:“藜藿杂米,足以胜哀。”

虞有园在宅北数里,瓜果初熟,有人逾垣盗之。虞以园援多棘刺,恐偷见人惊走而致伤损,乃使奴为之开道。及偷负瓜将出,见道通利,乃送所盗瓜,叩头请罪。虞乃欢然,尽以瓜与之。

尝行,寄宿逆旅,同宿客失脯,疑虞为盗。虞默然无言,便解衣偿之。主人日:此舍数失鱼肉鸡鸭,多是狐狸偷去,君何以疑人?乃将脯主至山冢间寻求,果得之。客求还衣,虞投之不顾。

虞诸兄仕于石勒之世,咸登显位,惟虞耻臣非类,阴欲避地海东,会丁母忧,遂止。哀毁骨立,庐于墓侧。五年后,石勒以为武城令。虞以密迩黄河,去海微近,将申前志,欣然就职。朝廷以虞名父之子,必能立功海岱,潜遣东莞人华挺授虞宁朔将军、青州刺史  。虞曰:功名非吾志也虽历伪朝,而不豫乱,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八)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乃脯主至山冢间寻求 

2欲避地海东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丁母忧( 

A.健壮 B.家口 C.遭逢 D.成年男子

2)而不乱( 

A.安适 B.游乐 C.准备 D.参与

17.第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冲知颙必败/就职一旬/便称疾求退。

B.冲知/颙必败就职/一旬便称疾求退。

C.冲知颙/必败就职/一旬便称疾求退。

D.冲知/颙必败就职一旬/便称疾求退。

18.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虞以密迩黄河,去海微近,将申前志,欣然就职 

19.对姐姐劝说桑虞要节制哀痛的理由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桑虞天性仁孝,悲哀过度,超过礼节。

B.桑虞过度悲哀,毁灭生命,也是不孝。

C.桑虞天性仁孝,过度孝顺,损害天性。

D.桑虞过度悲哀,身体瘠瘦,不宜遵礼。

20.概括第段所体现的桑虞的性格特点,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相关段 桑虞的性格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3分)

善最堂卷后         

     (明)刘基

武林陈舜中以善最名其堂,介其友富君子明求予言。夫立言以明道,而求言于人者,将以正己之所学,言可以苟乎哉?
    所谓善最者,盖本于东汉东平王。王之言,天下之格言也,人以是而服膺焉。圣贤之为道,不外是矣。然之云,不过概而言之,求诸实践,必有其方,不可徒云云而已也。
    今夫世俗之人,类以自名也,观其行而不掩道之不明。夫善未易择也,恭与谄相邻,讦与直相似,小谅贼信,小慧贼智,小刚贼勇,小不忍贼仁,故有非礼之礼,非义之义,疑似之间,禽跖分焉,可不慎哉?是故择焉而不得其中,道焉而不知其穷,古之人有为之者,杨墨是也。知焉而不能蹈,好焉而不能用,取其名不必其实,古之人有为之者,郭公是也。若人之心,未尝不自谓已能善也,而卒于不善。为善之名,岂易当哉?
    且题匾之设起于何人乎?盘之铭,几杖之书,朝夕警省,淬厉以成其德,非炫外以为观也。今之揭于轩,标于楣,大书以示于人者,其果有志于自警乎?抑将从事于咏歌以为娱也?故屈子曰:善不由外来,名不可以虚作也。
    []所谓句:东汉明帝问东平王,在家什么事最快乐,东平王说:为善最乐。
   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            B.乎         C.矣          D.也  
   22.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求文章和写文章两方面指出不可随意。
    B.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匡正自己的学问。
    C.陈舜中随意向作者求取文章是不合适的。
    D.作者认为他写文章可以帮助陈舜中明白道理。
    23.对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圣贤类比陈舜中,指明他应该如何行善。
    B.将陈舜中和圣贤对比,指出他应如何为道。
    C.指出圣贤关于为善的见解是笼统的。
    D.强调为善落实到实践中必有其方法规律。
    24.根据第段,概括世俗之人卒于不善的原因。(4分)
    25.第段运用了对比手法和引用手法,请分析其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2.C

13.B

14.(5)答案示例:全诗塑造了毅然奔赴国难,不计功名的热血少年形象,第一句以“西陵”和“侠”,点明少年的身份和侠义情怀;第二句写送别场面,烘托少年此行的豪壮;“青槐”两句,色彩鲜明,一静一动,运用衬托和比喻,刻画少年的勃勃英姿;五六两句,交代出征的原因是敌寇入侵;七八两句直接赞美少年的气节。(少年形象地概括2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

15.(2分)(1)带领2)暗暗地

16.(2分)(1C 2D

17.(2分)A

18.(6分)桑虞因为武城靠近黄河,离海较近,去了就可以实现先前的愿望,便高兴地前往任职。

19.(2分)B

20.(4分)(1)宽厚慷慨(2)自尊清高

21.(1分)D
22.(2分)A
23.(2分)D
24.(4分)有些人对善与非善分辨不清,有些人知道什么是善却不去实行。
25.(4分)古人铭文自警成德而不炫耀,而当时人题匾咏歌为娱、大肆炫耀,二者形成对比,批判了当时人标榜自己、名实不一的流弊。再引用屈子的话,有力地强调了必须名实一致的道理。

 

 

 陈晓云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淮南市三和镇壹代城14-2-904

邮编:232063

电话  13155455919

Q Q:  631377934

电邮:  631377934@qq.com

       sutang790@126.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