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言介词“以”

(2017-07-14 10:01:18)
标签:

读古

虚词

学法

经验

分类: 古今汉语

       

供人教必修高二上第一单元用


 

      蕴辉


 

 以”是文言文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虚词。它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高考试题中常有它的足迹,所以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虚词“以”大量的作介词用。本文仅就它的介词意义和用法陈述于下。
    用作文言介词的“以”和现代汉语一样,可以引进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并分别和它们组成介词短语,也称介宾结构。例如:

①寿毕,请[](《鸿门宴》)

②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过秦论》)

①句中的介词“以”和名词“剑”组成介词短语作动词谓语“舞”的状语。②句中的介词“以”和以“地”为中心词的偏正短语组成介词短语作动词谓语“致”的状语。

用作文言介词的“以”和现代汉语一样,又可以引进代词和以代词为中心词的偏正短语,并分别和它们组成介词短语。例如:

[] 一日乎尔,毋吾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此句中的介词“以”和代词“吾”组成介词短语作动词谓语“长”的状语。

由上可见,有介词“以”组成的介词短语,一般作谓语的状语,也有作补语的。

当“以” 用作介词时,根据它固有的意义和用法,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凭”“凭借"“靠”"依据""按照"等。例如:

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2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

以上两句中的“以”,可以分别译为“用”和“凭”。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例如:

1贫者自南海还,以(之)告富者。

(《为学》)
2以钱覆其口。      (《卖油翁》)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

译为"""由于"。例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可译为""""。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介词“以”的语言环境有两种特殊情况。请看:

①(曹刿)乃入见。问:"何以战?"

(《曹刿论战》)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

①句中的介词“以”的宾语是“何”,像“何”这种疑问代词作宾语则前置于介词之前。“何以”即“以何”,意思是凭什么。②句中的介词“以”之后省略宾语(之),代指“亡郑”这件事。在阅读古文时务必注意这两种情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