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介词“以”
(2017-07-14 10:01:18)
标签:
读古虚词学法经验 |
分类: 古今汉语 |
文
(供人教必修高二上第一单元用)
①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②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过秦论》)
①句中的介词“以”和名词“剑”组成介词短语作动词谓语“舞”的状语。②句中的介词“以”和以“地”为中心词的偏正短语组成介词短语作动词谓语“致”的状语。
用作文言介词的“以”和现代汉语一样,又可以引进代词和以代词为中心词的偏正短语,并分别和它们组成介词短语。例如:
[以吾] 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此句中的介词“以”和代词“吾”组成介词短语作动词谓语“长”的状语。
由上可见,有介词“以”组成的介词短语,一般作谓语的状语,也有作补语的。
当“以”
用作介词时,根据它固有的意义和用法,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
以上两句中的“以”,可以分别译为“用”和“凭”。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1贫者自南海还,以(之)告富者。
(《为学》)
2以钱覆其口。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
译为"因""由于"。例如: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②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介词“以”的语言环境有两种特殊情况。请看:
①(曹刿)乃入见。问:"何以战?"
(《曹刿论战》)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
①句中的介词“以”的宾语是“何”,像“何”这种疑问代词作宾语则前置于介词之前。“何以”即“以何”,意思是凭什么。②句中的介词“以”之后省略宾语(之),代指“亡郑”这件事。在阅读古文时务必注意这两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