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之谓”句式

(2015-08-02 07:30:27)
标签:

积累

检验

规律

总结

分类: 古今汉语
            说说“……之谓”句式

                  陈 晓 云



    什么是“……之谓”句式?请先看下面的句子: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这是一个典型的“……之谓”句式,此种句式在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人教版)上,仅有上面的一处用例而已。就此不常见的句式,高考语文试题曾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测内容。请看:
把“其李将军之谓也?”(以下简称“考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这是2002年全国卷第16题中的第(1)小题。从句子的结构看,很多年都未考过这种句式。
    有考生认为考句中的“李将军”是主语,“之”是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的作用,“谓”是动词谓语。如果按照这种理解,就只能将考句译为:“大概李将军说的吧?”这个译句显然不忠于原文。考句的前面引文是太史公说的话,是对李将军的评价,怎么变成李将军说的呢?所以只要将其译句放回原文中,便知是反客为主了。只有正确认识这种句式,答案方可圆满。须知“李将军”是前置的宾语,“之”是古人为了强调突出宾语,作为代词复指宾语,并把宾语提前。一说“之”是结构助词,无义,只是提宾标志,“谓”就是动词谓语。“……之谓”就是“谓……”。经过长期的语言实践,在先秦典籍中,“……之谓”这种宾语前置的句式,已经成为一种凝固形式。这在古汉语中是比较常见的变更动宾语序的一种语法手段。从语意看,“……之谓”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在它之前,或提出一件事,或引用一个成语、一句格言或古诗文。然后根据这种语言环境来判断指的是谁或什么。“李将军之谓”就是“谓李将军”,意即“是说李将军的”。再如:“我之怀矣,自诒伊慼”,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年》)这也是一个典型的“……之谓”句式。“我之谓”就是“谓我”,意即“说的就是我”。全句的意思是:“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这说的就是我吧!
    “……之谓”这种格式的前置宾语(就是省略号的位置)通常是名词(含非名词活用为名词的词)和代词,用来表明谓语所涉及的对象——谁、什么。翻译“……之谓”式的句子时,就要将倒置的动宾语序再颠倒过来,“之”就无法译出,也不必译出。
    “……之谓”这种固定格式,有的用“也、矣、乎”等语气词煞尾,宾语的前面有时还加副词“其”表示某种语气。考句的“李将军”前有副词“其”,与句末的语气助词“也”配合,表示测度而委婉的语气,是一种委婉的说法。译句为:“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再如:“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其祁奚之谓矣。”(《左传·襄公三年》)“其祁奚之谓矣”可译为“说的就是祁奚了。”这句的“其”与“矣”配合表示确定的语气。
     刊于《语文学习报》人教必修高二版2006年第19期    责任编辑:宋慧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